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0月29日

挖掘乡土艺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析

○ 从江县丙妹镇龙江小学 吴文华

当地人广为传唱和熟识的民歌、乐曲、乐器等是音乐教育过程中可以借鉴和汲取的养分,也是音乐课堂中最不可多得的课堂资源,合理地运用乡土艺术资源不仅可以使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乡土艺术资源新的活力与生机,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一、在音乐课堂中融入乡土艺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开展课堂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将乡土艺术资源与音乐课堂结合起来,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这是因为乡土艺术资源形式多样,不同的乡土艺术资源适合不同的学科,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挑选当地苗族歌曲与音乐课堂结合起来。苗歌是苗族地区在多年发展中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以及语言特色流传开来的音乐资源,是乡土艺术的重要元素,同时对学生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苗歌学习,而在选择苗歌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简单易学的经典苗歌,如《苗乡恋歌》《怎江》以及《山水之约》等歌曲。这些歌曲既保留了从江县苗族的质朴无华,又显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因其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这首苗歌的MV,使学生感受到这首歌丰富的民族特点,之后带领学生一起演奏这首歌曲,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唱一遍之后带领学生一起歌唱这首苗歌。由于这首苗歌歌词简单易学,曲调优美,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少数苗族地区苗歌的优美。

二、构建乡土艺术社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在小学教育中融入乡土音乐资源是我国的重要教学理念,也是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民族自信的有效路径,因此在融入乡土艺术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建乡土艺术社团的形式传播乡土艺术文化,而“双减”政策的到来也为社团的组建提供了一个契机,因为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的作业减少,很多小学都开展了课后活动,每天在学生放学以后为学生提供辅导。针对这个契机,教师可以组建一个乡土艺术社团,使学生在放学之后能够参与其中,而乡土艺术社团可以挑选一些优质的传统艺术文化作为社团学习内容,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芦笙舞就可以作为社团的学习内容,芦笙舞是苗族人民举行祭奠和节日以及喜庆活动时跳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广泛流行于苗族地区。其中贵州的苗族芦笙舞主要分布在雷山、关岭、从江、水城等地,芦笙舞表演时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的农闲期间和喜庆佳节时都要演出的自发性舞蹈,芦笙舞主要由芦笙这种民族乐器以及舞蹈组成,因此在开展社团活动时,教师可以按照男生以及女生进行分配,男生主要学习芦笙的演奏方法,女生则学习苗族芦笙舞的动作以及技巧,使学生在社团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兴趣爱好,同时也能够促使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三、举办乡土艺术文化节

除了在课堂上以及社团中传播乡土艺术资源,学校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乡土艺术文化节,通过文化节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对乡土文化产生兴趣,从而逐渐内化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有效传播乡土艺术资源,因此学校可以在文化节的活动中开展不同的板块,如刺绣、苗歌演唱、苗族芦笙舞、民族乐器等不同的板块,这些都是乡土艺术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到的艺术文化,因此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文化节上展示这些之后,可以吸取一些感兴趣的学生组建成社团,从而通过刺绣、戏曲等乡土艺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音乐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要积极探索乡土艺术资源与小学音乐学习的契合点,通过课堂教学以及构建社团的方法科学运用乡土艺术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得到有效落实。

--> 2022-10-29 1 1 黔东南日报 c201174.html 1 挖掘乡土艺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