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佳丽 聂蕾
将一颗“银球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不一会儿,杯中的“银球茶”犹如一朵花徐徐绽放。
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鹃是“银球茶”第三代传承人。做好这颗生态茶,不仅因祖父辈的传承情,还因肩上的一份责任。
“近年来,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书写了黔东南州发展史上一个辉煌阶段,这些年我是见证人也是受益人。”毛鹃介绍,她于2017年转行进入公司接手茶产业工作,在这五年里,公司和黔东南一起共同进步和成长,“过去茶产业是我们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做优茶品质,做强茶品牌,推动黔东南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弘扬贵州深厚的茶文化,讲好贵州茶故事。”
过去几十年里,爷爷毛克翕和父亲毛华为银球茶付出的艰辛她全都看在眼里,即使爷爷躺在病榻上,念叨的也是“要把制茶手艺传承下去,不能让那些跟着公司种茶的村民们受了委屈。” 在毛鹃眼中,毛克翕是一个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榜样。
好山好水出好茶。雷山县的茶园大多分布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腹地,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茶产区群山环抱,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
从银球茶诞生到现在的30多年里,雷山县的茶叶种植从过去几千亩扩展为10余万亩, 覆盖了雷公山腹地的所有村寨,茶产业已经成为雷山县产业扶贫、产业振兴的支柱产业, 作为制茶历史最悠久的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自然应该担起更重的社会责任。
毛鹃接手公司后,开始学习一些更新鲜的东西,比如茶艺、名茶品评等,在她看来,这些能为银球茶的发展带来更多提升。在包装方面,她在过去华丽而高端的包装基础上进行改良,拓展出精巧时尚,符合年轻人审美品位的小罐包装,这一改变,又扩大了银球茶的受众群体。而在销售上,她也通过曾经积累的旅游资源,与西江等景区展开合作,吸引游客品茗,从而进一步了解银球茶。
除此之外,网络平台,则是她运用得更为熟练的工具。不仅在淘宝等网络购物平台开通网店,还学习短视频制作,在抖音上开通了账号。2021年销售额达到2200多万元,带动农民实现增收 982.6万元。如今的雷山县,茶叶种植现已发展到16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茶”。
党的二十大报告,让人欢欣鼓舞,作为雷山县茶农生活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者,作为茶产业的传承者,毛鹃对未来充满信心。“茶产业是贵州省十二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全省300多万茶农,通过种茶加工茶卖茶,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雷山县有16万亩的茶园,人均一亩茶,大家都可以通过茶产业增收致富,”毛鹃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带领我们整个县更多的茶农一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