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01日

到郎德艺寨之家过苗年

苗家长桌饭

郎德下寨——艺寨之家

拦门酒

敬 菜

“高山流水”

艺术家到郎德“艺寨之家”写生创作(资料图)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宁 杨光能 通讯员 杨承贵 摄影报道

群山如黛,炊烟袅袅。10月28日,秋雨连绵下不休,为雷山县郎德镇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朦胧美。当天,寨子里热闹非凡,猪叫声连续不断,鞭炮声响彻苗寨,四方来客齐聚郎德欢度苗年。

苗年即苗族新年,苗历岁首即为苗年。苗年是苗族同胞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有庆祝丰收,感恩先祖的意义,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苗年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过。苗年期间人们走村串寨,你迎我往,杀年猪、打糯米粑、祭祖、吃团年饭、喝串寨酒、跳芦笙舞,部分地区还举行斗牛、斗鸟、赛歌等活动,喜庆活动一个又一个,芦笙盛会一寨接一寨举办。

郎德苗寨位于凯里市东南部27公里的苗岭腹地,是郎德镇政府所在地,分郎德上寨和郎德下寨两自然寨。郎德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德苗寨对外开放的是郎德上寨。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流入美丽的丹江。跨溪有风雨木桥,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鸭嬉戏,两岸水车成行。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有五条花街路通向寨中。东、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顶护寨门楼,简称“寨门”。寨上,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苗族独有的木吊脚楼建筑外,还可以体验到拦路酒歌、盛装苗舞、芦笙舞、八抬芦笙舞等。

作为全国第一个民俗风情村寨游览地,节日里的郎德苗寨,苗族同胞穿苗服、戴银冠、佩银饰,唱着婉转动听的苗歌,为四方来客献上一碗醇香可口的米酒。初来乍到,品一杯拦门酒,满满都是苗族同胞的淳朴热情。

这里过苗年,每家每户都会约上其他村寨的亲朋好友前来共同庆祝,家家户户杀猪杀鸡杀鸭,蒸糯米饭,打糍粑,拿出最香甜的米酒招待客人,吃饱喝足后,大家身着苗族盛装,纷纷来到踩鼓场上,跟随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

苗族人是非常热情好客的,初来苗寨做客的我们,虽然与当地苗族同胞互不相识,但每路过一家一户,都会有人热情招呼,欢迎我们到他家做客,一起庆祝苗年节。

为了让游客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苗族的民俗文化,苗寨里还开设有研学基地、写生基地等。在这些地方,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到苗族的长桌宴,还可以感受扎染、刺绣等民族工艺的独特魅力。

在郎德下寨就有这样一家美术写生、摄影创作基地——郎德艺寨之家。艺寨之家是由四川美术学院、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黔东南州文联美术家协会、黔东南州文联摄影家协会、清水江画院、苗岭书画院等联合创办的苗寨写生采风创作基地之一,旨在通过基地写生、摄影采风,让更多的艺术家更加贴近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美的感受,用绘画摄影表现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

艺寨之家除了给艺术家提供集中创作的场地外,还将苗族的生活场景、风俗习惯融入其中。特别是苗年节的生活场景,团年饭、长桌宴、对苗歌……等细节展现,全面、立体地将苗乡人民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展示,表达了苗乡人民勤劳肯干、热爱生活,对未来怀有美好憧憬的良好精神面貌。在感受苗年节独特魅力的同时,游客们也了解到苗族独特的民俗。

傍晚时分,夜渐黑,篝火燃起。游客和苗族阿妹手牵手跳起来,载歌载舞,好不热闹!苗年节,也在这映衬着一张张笑脸,尽情舞动的火苗中,画上一个欢乐的句号,开启了美好的一年。

在这个盛大的苗族节日里,抛开忙碌的工作,与家人一起去郎德苗寨体验不一样的苗年吧!

--> 2022-11-01 1 1 黔东南日报 c201221.html 1 到郎德艺寨之家过苗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