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五中学 殷 思
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求知欲和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与生活距离过大,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生活化教学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拉近化学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处理生活中常见现象或问题的能力 。
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生对外界的探索欲望比较强,观察力、理解力都需要培养,生活化教学正是利用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将生活与化学充分融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化学的思维看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
二、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把各类生活化素材融入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契合度,营造出生活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局限,促进他们从知识思维向应用思维的转变。例如,在教授《自然界中的水》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水的三种物理形态和原子组成以及其转化过程和转化条件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升华,将我国乃至全球目前的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现状介绍给学生,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保护环境、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二)重视生活化实验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立足生活,引领化学实验教学从教材理论向现实生活拓展延伸。 例如,在教授“氧气制取”的实验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相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进行理解和记忆,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装置的组装,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活动,最后利用带火星的木头验证是否实验成功。现实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氧气产生过程便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化学教师可以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方程式:二氧化碳 + 水 = 光(条件)叶绿体(场所)→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引导学生找出光合作用条件及反应方程式与本次氧气制作过程的异同。通过这种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然界氧气产生的过程,认识到植物在大自然中的作用,从而树立起环保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行动。
(三)设置生活化作业
教师要突破化学教材和习题资料的限制,为学生布置生活化、 探究性、实验性作业,将作业由“负担” 变成兴趣。例如,在完成《爱护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居住区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调查所在区域的饮用水主要来源及是否存在水污染的现象,找出主要的污染源并尝试列出相应的化学公式,将调查结果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行课堂讨论,并根据需要针对水污染的治理和水资源的保护提出自己的方案。
在初中化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具有可行性,也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可以激发初中生对生活与知识探索的欲望,提高其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