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古州镇第三小学 张齐胜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既需要重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需要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做到“依标设计”
简单来说,小学阶段数学作业设计应当满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需要适应合理设计和书面测验的标准,具体如下:对于数学本质的掌握,在特定情境下满足合理化运用要求;满足蕴藏在课程标准下的各项核心素养要求;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及方案落实中,教师需掌握学生开展作业活动的全过程,以及期间的状态表现。
(二)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重视运用不同的作业呈现形式,运用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组合的方式,并注重把握好书面作业的占用量。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应当布置书面作业,可安排手工制作等活动任务。而其他年级则可适当添加书面作业,并安排和课堂教学内容有较大关联的实践类任务,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应学年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还可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活动经验,以推动其全方位成长。
(三)尊重差异性
数学作业内容需兼顾层次感和趣味性,教师安排的作业应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要,即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更贴合学生本身的数学作业,以保障作业的有效性。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弹性设计、彰显作业选择性
“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师应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与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差异化作业要求及作业内容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设计弹性作业,为学生有选择性地做作业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来说,教师可针对基础夯实的学生设计以下作业,即乘法口诀的熟练背诵,并对其规律进行探索,之后完成乘法运算习题;针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可设计查阅乘法口诀表完成乘法运算的作业。此类层次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以自身能力为依据顺利完成作业,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
(二)结合生活、彰显作业务实性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也要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如此才能保障数学学习根本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双减”政策下,教师可设计生活化数学作业,使数学的实用性及工具性特征充分彰显出来。该环节教师也可以与学生知识能力相结合,将一些实践性及探索性题目布置给学生,确保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来挖掘、了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切实改善传统大量书面式作业的弊端。例如,学习“时、分、秒”这方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为学会应用时、分、秒,同时基于时间概念的掌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该方面知识点作业的设计环节,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将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记录下来,如早上起床是几点、吃饭是几点、上学是几点等,并在表格中规划时间。此种记录类作业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内容的掌握,同时也能确保学生逐步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增添乐趣、彰显作业趣味性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数学作业设计中的趣味性内容有效增加。例如,学完“图形的运动”这一课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制作,并让学生拼凑简单图形,逐步拼成其他复杂图形,如房子及汽车等,最后引导学生将平移、旋转等游戏完成,借此达到透过生活理解旋转知识的目的,促进学生对图形运动理解程度的加深。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要基于自身教育理念的积极转变,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观念,使以往机械式、重复性的作业设计弊端有效改进, 在帮助学生学业负担切实减轻的同时,确保学生对作业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有效消除,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