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夫
近日,一位领导到基层调研,临走时,基层的一家单位给这位领导送了一些当地的土特产。这位领导得知后,马上给予了严肃批评并拒绝接受。基层单位一边表示道歉,一边说“这次就收了吧,下不为例”。不想,这位领导当即就发火了,说“没有下不为例,只有现不为例”,说完就上车走人了。笔者不禁为这种“现不为例”的拒礼作风拍手叫好。
眼下,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各地送礼歪风已经减少,尤其是明目张胆地给上级领导送礼的现象得到遏制。但仍有一些单位往往以土特产值不了几个钱为由,给下基层调研、视察的上级领导送礼。一些领导对基层单位送些土特产之类的“小礼”往往都笑纳了,收个“小礼”虽然不妥,说句“下不为例”,便堂而皇之地收下了。
其实,“下不为例”就是一句托辞,这次到这里收礼“下不为例”,下次换个地方收礼又是“下不为例”。如此反复,“下不为例”变成了某些人一次次收礼的一个“借口”。表面上看,“下不为例”既为基层单位“这次”送礼提供了一个“台阶”,又为领导“这次”收礼提供了一个“挡箭牌”。其实,说到底,“下不为例”就是一种怂恿,一种放纵,也是一种变相腐败行为。
众所周知,“现不为例”与“下不为例”虽只有一字之差,但结果和意义却完全不一样。“现不为例”就是下次不行,这次也不行,让送礼者没有了“退路”;而“下不为例”就是下次不送,这次可以送。可见,“现不为例”是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而“下不为例”则是一种耍滑的作风,两种不同的作风体现了执行纪律的态度,更体现了党员干部拒贪、拒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因此,笔者以为,“拒礼”就应“现不为例”。面对送礼歪风,作为上级领导要多些“现不为例”,堵住“下不为例”,才能让歪风邪气真正得到有效遏制,让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