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胡学常 张树桥
“理头发咯!平价理发!”一大早,在雷山县方祥乡平祥村寨中心的芦笙场,又响起理头发的吆喝声。吆喝声来自李德州,是平祥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脱贫户、重残户、特困户。他凭着一手精湛的理发手艺,最近在方祥乡境内小有名气。
困难有党管 贫苦生活大好转
李德州个子不高,穿着整洁,因其做过股骨头置换术,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15年前因在省外采石场发生一次意外事故,摔伤了腿,当时治疗不及时,后期治疗不规范,渐渐地就演变成了股骨头坏死,落下残疾。致残过后,失去了劳动能力,2014年,李德州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还纳入了特困供养户,每月能拿到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危房改造、医疗保险、治病拿药报销。2021年李德州手术置换股骨头,医疗费用共46600元,基本医保报销24500元,大病医保报销6300元,医疗救助4800元,鉴于李德州的特殊情况,民政部门又给予申报临时救助3700元。就连今年房子被大风刮漏雨了,也都由政府帮忙解决了,“四个不摘”政策毫不减弱,李德州的生活逐渐有了质的提升。
只要有党在 幸福生活来得快
在党和国家政策兜底的情况下,李德州于2016年实现了脱贫。生活逐渐好起来了,可李德州没闲下来,年轻时学过理发技术,想把手艺拾起来,手生了他就通过抖音、快手等跟着网红理发师从头学起,再到村里招募“志愿者”试手,手艺渐渐地熟练起来。正好他腿上的病情也逐渐得到缓解,却因为没能找到合适的门店而犯愁,导致开理发店的计划迟迟没有实施。入户走访得知李德州的困境后,平祥村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书当即就帮助其协调村大街上一间闲置的门面当“工作室”,并且房东还答应免几个月房租。门面不大,但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闲置的门面经过李德州亲手精心打造,洗头池、镜子、座椅、工具台等一样不差。理发店开业不到两个月,其精湛的手艺和亲民的价格就在平祥村附近的几个村传开了,附近的群众都纷纷赶来理头发,人多的时候还得提前预约。为了方便村里的老人、小孩,李德州还主动带上工具到各村的芦笙场开起了“移动理发店”,偶尔遇到家庭经济不宽裕的老人,还提供免费服务。李德州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特长得到了发挥,实现了应有的价值。
身残志要坚 点燃生活新希望
李德州平时不善言语,但说到党的政策时却能够侃侃而谈:“二十大报告说,要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残疾人,让我感慨万分,我也庆幸自己生长在这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时代,十多年来,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不论是我家还是我们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我要活出我的精气神,用我勤奋的双手与全国人民一道托起稳稳的幸福生活!”李德州还时常引导身边的残疾人朋友:“身残更要志坚,虽然政府的关怀也可以衣食无忧,但我们也不能让党和政府以及让关心我们的人失望,我们也要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实现家庭生活好转,不负国家、不负家人,不负这个美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