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兴芬) 近年来,雷山县从聚焦示范创建、民族融合、文化传承、项目谋划、营商环境五个方面着手,全力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突出示范创建。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八进”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深度融合,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县累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6个,获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级16个、州级11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人。
聚焦平台搭建,促进民族融合。着力在尊重各民族群众风俗习惯、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西江千户苗寨、羊排安置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墙功能建设等,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平台。支持发展银饰、刺绣、蜡染、芦笙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业,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营造易地搬迁安置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目前,共支持开设民族工艺加工7家,建设文化墙10余处,申报建设民族团结广场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1个。
聚焦文化精华,传承民族精髓。支持“非遗”传承人进城发展,大力发展民族服饰制作、银饰加工、芦笙制作等;指导开展苗年、鼓藏节、水族瓜年等民族节庆活动,创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知名度。目前,收集整理民族古籍项目2个,全县民族工艺品加工生产工坊50余家,获得省、州级立项支持实施民族古籍抢救与出版项目3个,新增申报7个。
聚焦项目谋划,筑牢发展根基。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40条措施、省政府支持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文件出台重大政策机遇,围绕全县主导产业、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积极谋划项目,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今年以来,向上争取获得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90万元,实施项目6个,其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1个、特色产业发展5个,正在谋划申报2023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72个。
聚焦营商环境,赋能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民贸民品等惠企政策,积极做好惠企纾困服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稳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目前,组织申报认定民贸民品企业32家,初审符合贴息贷款10208万元,申报贴息资金105.8万元,有效推动全县茶叶、鱼酱酸、藤编加工、刺绣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近就业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