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袁小倩) 近年来,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产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该村首创村集体收入50%用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30%用于分红、10%用于公益事业、10%用于鼓励合作社的“5311”分配机制,有效激发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打造民宿旅游文化品牌,以奋进争先姿态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推行“党建+民宿”,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坚持“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狠抓基层党建,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科学谋划,找准乡村振兴发展定位。依托白岩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积极规划项目,推行“党建+旅游”发展模式,以成片梯田和传统苗族村落为支撑,通过选择发展“乡村旅游+”模式,以“党支部+项目+合作社+农户”带动农户发展生产。整合村庄资源,通过村民共享合作社股份机制搭建平台,引入各类合作伙伴以市场化的方式共同打造,促进村庄产业发展,优化村庄产业结构,实现共同富裕。
突出“文化+民宿”,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为全方位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积淀千年的苗族文化资源,白岩村把古村落保护写进村规民约,保护环境和文化资源成为全村群众的共识。同时,合作社党支部还牵头成立了白岩村民族传统芦笙队,大力推动“农文旅一体化”产业发展,让苗族芦笙歌舞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收获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借助丰富的民风民俗,积极组织开展“云上人家文化节”等活动,让游客们体验“捉稻花鱼”“打糍粑”等乡村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而且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在全方位的宣传推荐下,有效提升了白岩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白岩村“牧云涧”精品民宿品牌进一步形成。
培育“人才+民宿”,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白岩村始终坚持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民的长远利益相结合,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合理开发乡村民宿资源,积极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农民加大对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的盘活与利用,把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并大力发展稻田养鱼、茶叶种植、黑毛猪养殖、果蔬种植等产业,把农产品投入到民宿旅游业中。动员更多的群众参加旅游接待、刺绣、烹饪、电商等技能培训,扩大就业创业选择,确保实现创业就业一人带富一家的目标。继续加大“扶志、扶智”教育,强化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目前白岩民宿带动就业管家服务10人(脱贫户3人),间接就业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