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第三中学 龙 芳
随着地方民族美术文化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开发当地的特色民族美术资源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迫切的义务。现将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作为黎平地方民族美术教育资源案例。黎平县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城,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侗族文化的发祥地,侗族美术种类繁多,它既展现了侗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又展现了侗族人的聪明智慧,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应当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地了解且传承这些优秀的地方民族美术。
一、地方民族美术教育的意义
1.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课堂可以将当地的建筑、工艺、服饰等优秀的美术形式引入课堂,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突出了地方课程特色;学生熟悉当地民族美术文化同时又激发学习的兴趣。
2.地方民族美术不仅扩展学生美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在美育方面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既可以在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又可以帮助学生扩宽美术视野,让学生具备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分析、思考和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3.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有利于丰富美术教育内容、弘扬地方民族美术文化,有利于宣传当地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研究、弘扬地方民族美术文化。
二、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原因
1.地方美术展现了历代地方劳动人民的智慧、生活经验和文化特色。以黎平县地方民族美术为例,黎平县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侗族美术是黎平地方民族美术的主体,可以分为鼓楼、花桥、侗族绘画、侗族手工、侗族刺绣等其他种类。在高中美术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侗族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它,感悟其中的内涵,用美术的方法去记录、表现、传承。
2.地方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地方民族美术文化、热爱地方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美术技艺,还激发学生对地方民族美术学习的动力和探究的欲望。
三、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措施
1.高中美术课堂中合理融入地方民族美术
恰当合理地将地方的民族美术融进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身边的美术,感受不一样的美术教学。例如,在教《各异的风土人情》时,教师可以在欣赏课本内容后再合理融入地方民族美术,让学生欣赏黎平侗族建筑、侗族服饰等具有黎平地方民族特色的图片甚至添加一些黎平侗族的音乐等,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本内知识掌握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自己民族美术文化的学习。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对比不同的民族美术文化特色,这样在达到了教学目标。
2.利用美术课堂进行地方文化传承。
学生随着知识水平、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阅历的加深,对美术文化的理解接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在课堂中融入地方民族美术也是有必要的。例如,在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这节课内容时,在介绍世界著名博物馆时可以融入他们身边的黎平肇兴唐安侗族博物馆。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侗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物品:蓑衣、斗笠、簸箕、箩筐等和侗族特色美术品如侗秀服饰、银饰、染织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东西,在教学上运用“学生导游式”“知识竞答式”“有奖竞猜式”等教学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课本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因此地方民族美术融入课堂,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美术知识,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地方民族美术才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3.合理利用课堂练习活动提升学生对地方民族美术创作的实操性。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不仅是理论的融入更是实践结合,课堂中以欣赏为基础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欣赏力同时合理利用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对地方民族美术创作的实操性。例如在《各异的风土人情》中我们在融入侗族美术时,在课堂中了解侗族手工艺术“绣鞋垫”的文化背景、图样内涵等理论方面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练习展开“绣鞋垫”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绣的乐趣,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根据地方民族美术特色开发高中美术特色校本教材
利用课堂、课外社团、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等,实现学生对民族美术的有效培养,强化民族美术文化保护工作。例如,侗族传统刺绣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特色,黎平侗族刺绣艺术在本校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正是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体现。黎平侗族刺绣艺术作为地方美术资源,其图案造型丰富,纹样多样,色彩搭配艳丽,民俗文化内涵丰富,体现着当地人民朴实的侗族文化和侗族特色,将其融入本校高中美术课程中具有多重意义。在把侗族刺绣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时我们可以根据地方民族美术特色结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美术鉴赏》模块、《设计》模块、《工艺》模块等模块融合到课程教学实践中作为高中美术特色校本教材。
总而言之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是要将地方民族美术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资源,合理融入课堂教学。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需要结合《新美术课程标准》,地方民族美术融入高中美术课堂,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研究探索出一条特色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