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03日

谈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 黎平县城关第六小学 吴才友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加强班级自主学习氛围的建设

开展有效的语文自主学习,首先,要大力强化班风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于人的巨大作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可塑性强,是非观念尚未明确形成,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良好、向上的班风班貌对于一个小学生的学习帮助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班风班纪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和方式。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班集体,同学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集体中去寻求归属和依托。借助深厚的友谊、集体的活动促进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同时,积极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诸如社会实践考察,服务小队,募捐献爱心等活动,也可使小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从活动中有所感悟,使小学生逐步积累生活体验,使他们从而在自主学习思想上有所进步。

二、营造自主学习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

每一次进入课堂,教师始终使自己带着一份美好的心情,把上课看作是和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接触,一次感情的碰撞,并期待着自己的美好情感感染学生。密切注视学生的一言一行,不吝啬表扬,不吝啬微笑,哪怕是学生非常微弱的思维火花,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尊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幼稚回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和大家既是师生,更是朋友,是平等的地位。从而营造出自由平等的空间,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尽情地“自由参与”,从而萌发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发展有激励价值,对小学生,更是发奋开拓的无声召唤。帮他们排忧解难,知晓他们的理想需求、情感需求,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对于学习上错误或不良的行为,表现出容忍、宽厚,而温情地批评,找出学生问题的根源,心灵的症结,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爱去善待学生。只有真正地爱学生,学生才能信赖你、尊敬你,把你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自始至终对他们充满希望,更多地去鼓励成功,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会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如找同学谈心时,顺手整理被风吹得蓬乱的头发,可以让学生消除紧张,平和心境;学生运动比赛时,帮学生倒杯水,可以帮学生消除疲劳,提高学生情绪;学生生病时,老师主动带他去看病;学生因病在家,能主动登门探望…… 教师的这种关心会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平等,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显得民主和谐。

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对自身从事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对学习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

对学习有兴趣,就为学生养成主动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因此,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他今后自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受益终身。

而自主学习兴趣的产生,首先必激发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当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学生新的阅读需要。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语文认知不宽,因此,教师必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例如,在《五彩池》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如读一读、看一看、画一画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 2022-11-03 1 1 黔东南日报 c201414.html 1 谈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