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粟琼 龙安涨 王照雯
近日,笔者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而上,来到凯里市现代产业园碧波蓝莓园,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的蓝莓树苗郁郁葱葱,饱含生机与活力。登上蓝莓园观景平台,万亩蓝莓园尽收眼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新开垦的基地里,碧波镇朝阳村就近务工的杨大姐正忙着给新栽植的蓝莓苗浇水,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却笑意盈盈:“昔日荒山坡,今日金山坡!我们依靠这小小的蓝莓果过上了好日子,感谢市委、市政府!”
据悉,项目采用“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实施,目前凯里市已有0.63万亩的蓝莓基地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1600斤左右,解决长期就业300人,带动季节性务工1000余人,人均年务工收入0.7万元以上。蓝莓产业的落地,使其成为撬动凯里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这是凯里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瞄准蓝莓产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成为凯里市发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蓝莓素有“浆果之王”“水果皇后”美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具有防止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
如今,凯里除了以碧波相塘、朝阳为主的种植基地采收的蓝莓季节鲜果外,还在“产、购、销、研”上做文章,蓝莓全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延展,吸引以蓝莓深加工产业为主的贵州蓝美食品、贵州凯缘春酒业等蓝莓企业积极投身凯里农业发展主战场,企业研发生产的蓝莓食品、蓝莓酵素、蓝莓果酒相继面世,继而走上国内外及大湾区市民餐桌,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伴手礼。
古香古色的蓝莓酒缸、以蓝莓为主题景观的生态厂区、多个观景平台更是吸引着人们前去打卡。
坐落于凯里市碧波镇,集蓝莓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贵州蓝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引进了1500吨的蓝莓果酒和800吨的蓝莓果汁饮料生产线,出产的蓝莓酒、蓝莓果汁、蓝莓果脯、蓝莓饼、蓝莓果酱深受市场青睐。
“我们近期又陆续收到了来自广州、上海、浙江及国外的一批订单,因为产品口感好,今年我们的产品主要投放大湾区市场。下一步将在产品富含的花青素提取上加大研发力度,力促产品质量上台阶,并和种植群众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保证他们每年的年收入每户每人增加6000到8000元,持续为乡村振兴助力。”贵州蓝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学斌介绍。
在省、州、市全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新征程中,贵州凯缘春酒业继续深耕蓝莓红酒细分赛道,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凯里地区是中国蓝莓酒之乡,我们积极抢抓凯里发展壮大蓝莓产业的重大机遇,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提升品牌竞争力,合力将蓝莓产业打造成凯里地标品牌和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让更多的‘凯缘春’精品红酒走上大湾区、珠三角市民餐桌,让其飘香四溢。”贵州凯缘春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游建勇说。
“凯里市万亩蓝莓产业园规划蓝莓种植面积2万亩,今年上半年经过林业部门和各镇(街)的全力协作,经过2个多月的奋战,目前已完成种植1.4万亩,主要种植以‘蓝美1号’为主的蓝莓品果,着力将蓝莓作为推动全市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和拉动全市农业现代化的拳头产品。”凯里市林业局局长、凯里市蓝莓产业项目建设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肖凯充满信心地说。
据了解,凯里市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和打造“桥头堡”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锚定“十四五”期间蓝莓新增种植3万亩,累计种植达4万亩,到2025年建成万亩蓝莓产业园1个、千亩蓝莓产业园8个、蓝莓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蓝莓全产业链发展总产值达3亿以上的奋斗目标,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林业、乡村振兴、农业、财政及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凯里市蓝莓产业项目建设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蓝莓发展产业专班,整合中央财政、林业及自筹资金共1990万元投入种植,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如今,小小蓝莓果,成为撬动凯里经济大产业的新引擎。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