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蓝田镇小学 龙应桃
“双减”政策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其颁布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课外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作业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将以往简单重复的大量作业变得“少而精”,以此来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点
(一)控制作业总量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分析,应该认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深入到其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短板,对作业总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这样在放学后,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发展自身兴趣,实现个性化成长。
(二)选择作业内容
要想将作业设计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加深其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作业的内容进行筛选,结合学生在前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对作业进行布设。要求作业能够具备较高的价值,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创新作业形式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从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并且在作业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实践类、活动类的作业来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多样化设计
(一)规范性作业布置,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双减”的主旨要求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但某些方面仍是不能松懈的。其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便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之一,规范性的作业布置将有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学会主动学习的习惯等。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布置制定学习计划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课前适当预习所学内容,课后自觉巩固复习,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适当调整其自身的学习计划,对学生的计划完成情 况进行及时反馈。这一类作业可以在不额外增加学生作业量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规划, 帮助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游戏性作业布置,引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引起学生的兴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时,可以适当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合理规划教学方式,布置合适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例如,以“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为例,在课后作业布置时,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和家长一起在手上绘制手表来完成。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按照自己所感兴趣的形象,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手表,手表也各自指向不同的时间。这种形式的作业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各式各样的手表过程中,不经意间也掌握和认识了钟表。
(三)思维性作业布置,建立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应该相对弱化对知识点刻板重复的掌握,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让学生学会按照数学的逻辑去思考。在作业布置上,可以通过合适的作业安排达到建立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在作业布置时,可以考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安排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对知识点理解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通过“数学日记”的作业安排,让学生以数学的思维和视角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数学日记”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解释现象。从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对生活中诸如收银、扑克游戏、时间安排等事物进行了观察,并能对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四)应用型作业布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科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逻辑思维的建立,都是围绕着能帮助学生有能力解决以后生活与学习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设计的。在“双减” 背景下的应用型作业布置,应该更贴近生活,切切实实与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例如, 学习了“加减乘除”的运算后,可以安排学生去适当购物,并自己计算应付的金额;在学习了“认识图形”后,可以安排学生设计窗花,美化家里环境等。这一类型的作业布置,能够更充分地体现数学这一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本质,也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且学生对此类作业不会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也满足了“双减”背景下的基本作业要求。
在“双减”政策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的作业设计形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作业的安排和设计上有更多思考、更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