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谷陇中学 雷贵宇
新课改不断深化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推动从教师主导课堂逐步向学生主导课堂转变,既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致力于实现集体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作为初中生物教师,除了关注生物知识本身的传授,更应该致力于提升自身教学的科学合理性,努力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化。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团队合作学习是一种由两人或更多人组成的学习团体,以提升教学效果为最终的目标。团队合作是一种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个人间学习竞争关系的一种颠覆,它强调团队之间相互帮助,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改为多维互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同学们的人际关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逐步培养出一种合作探究意识。由于生物这门学科的特殊性,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学生能够在一起合作学习、讨论,那么不管是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有了更好的完成方式。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也逐渐收获了一种合作式的探索精神。其次,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沟通的环境。学生正确的、错误的、片面的、全面的思考将会在同一时间产生新的理解。好的会在这个过程中被继承、被发展;不好的会在这个过程被发现、被剔除。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模式
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学习,不断强化学生交流与合作,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分组的时候,我们不能将所有对生物感兴趣或者是对生物有着较强的感知力的学生分在一组,也不能将所有对生物不感兴趣或者是对生物没有感知力、感知力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而应当是每个学习小组都应该兼顾到二者,将他们穿插分布,这样学生才能在合作中有所进步,互相帮助。每一组4-5人为最佳,人数太少会影响协作的效果,而学生人数过多,对所有人的参与感以及体验感是不佳的。
(二)加强教师小组合作组织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初中生的年纪还比较小,教师在他们小组合作学习中组织能力的高低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中的合作与协作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教师们缺乏协作精神,单单凭他们的知识和技巧是远远不够胜任这份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和别人合作,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每一个人都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种群体或大或小,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社会关系者”,也就是社会的人,教师也是其中之一,教师的社会角色永远不会离开社会。现代的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英雄,而是一种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关系。所以,教师要更好地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
(三)发挥教师科学有效指导作用
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引导能够进一步推动小组合作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各种游戏、活动、方法,使他们了解到,自己不过是一个社会中数以百万计的个体,无法在这个社会中孤独地生活,只能依靠与别人的交流与合作,与别人相处,这是一种多么快乐、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从他人获得更多的帮助。对于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则可以帮他们,也可以通过他们来锻炼自己,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合作伙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逐渐发展,从而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师角色转换,在新一轮的团队合作中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动、真诚的参与可以促进团队的合作。在教师们的不断探索中,团队合作学习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选择适当合作学习主题
我们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教学环节都适用于此。为此,教师一定要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理的学习主题。例如,以“染色体组”这一知识的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供录制好的视频。首先,教师可以将一副不包括大小王的扑克牌向同学们展示,然后按红桃、梅花、方块、黑桃四种排列分好类,分类之后我们会发现每类牌中都有13张。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所有牌代表一个细胞的话,那么每张牌代表的是什么呢?”接下来,教师便可以要求每个小组进行抢答,学生会发现每张牌其实都有不同的形态、功能等,就像染色体一样,包含了物种生长以及发育的各种遗传信息。最终,教师统计各个小组的答题情况,针对表现佳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组织小组合作,使课堂充满生机,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积极探索更多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并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使团队合作的有效性得到更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