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潘承菊
高中政治属于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高中政治教学中因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从而也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要求教师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政治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发展政治综合素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讨论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政治小组讨论模式的应用意义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模式具有较大优越性。首先,它可以提高学生团结精神、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其次,小组讨论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充满热情。最后,还能够防止学生课堂上出现开小差的情况,为建立良好课堂秩序提供依据。
二、高中政治小组讨论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做好小组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政治课是一门严肃而枯燥的课程,知识点偏重理论化,如果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同时教师把生动丰富的社会时政案例展现在课堂上,更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解决好分组和组内的成员确定问题。分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安排分组。可以同桌或是前后桌,这样方便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可以采用同宿舍人员为一组,这样可以让小组讨论有一个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把讨论活动延展到课下,延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个学习小组内有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帮助后进生,起到互补作用。
(二)做好讨论议题的选择设计
教师应当选择设计适合于学生小组讨论的议题,让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的相关材料,更为深刻地探索政治理论与内涵。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悲怆中的抗争——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相关内容,设计小组讨论活动。为了避免重复传统地以教材知识点整理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别出心裁地以“情境材料引出知识点” 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点的整理与分析。教师先提出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然后请学生结合一段情境材料来讨论问题:“众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说明什么问题?”“从割地的历史事实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巨额赔款带来了什么后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还有哪些?”“如果你是当时(饥寒交迫任人宰割)的中国人,你会怎么办?”总之,教师要重视从更为真实、新奇的角度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避免出现小组学习与个人学习没什么差异的情况出现。
(三)做好讨论过程中的引导控制
在课堂小组讨论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提前说明讨论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以及评价奖励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课堂上出现混乱现象,减少因评价不公而引发的学生争执行为,有效提高课堂小组讨论的效率,保证课堂讨论的合理有序进行。教师要重视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指导。因为讨论过程中会有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冷静面对和积极引导,运用好沟通技能,做好组织工作。例如, 当讨论氛围正浓时,可能会出现组员之间或是不同小组之间观点针锋相对的情况,导致争论双方都各执己见,寸步不让。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调解,否则就容易导致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破坏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也会使课堂小组讨论陷入僵局而无法继续进行。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堂小组讨论时间的把控,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一方面,小组讨论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如果时间过短,那么讨论就可能会过于形式化,导致还没有展开小组讨论,或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就匆匆结束。学生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讨论要求而组织讨论。低于2分钟就完成的讨论不仅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如果时间过长,既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又会影响课堂纪律,学生往往会在完成本小组的讨论任务后与同伴闲聊天,无视讨论所要遵循的规则。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讨论“我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时,由于县级高中的学生大都来自偏远的农村,从小接触的社交领域较为狭小,也很少看国际国内新闻,所以他们在讨论时就很难举出较多的时事例证,如果教师给他们较长的讨论时间,他们在说完所知的外交成就后就出现了课上闲聊的现象。
(四)做好讨论结束后的总结和点拨
课堂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首先对全班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做一个整体总结,表扬参与态度积极、观点独到新颖的学生,同时对班里的其他学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他们下次在课堂小组讨论中能向积极者学习,主动参与进来。其次,课堂小结应以学生总结为主,在一节课的最后,学生应自己先归纳、总结知识要点,老师若发现不完善的地方可以进行适当补充。
高中政治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力求提升教育教学针对性,回归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努力体现行知合一, 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