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西赟
国庆节后,我所住的小区临时管控。一家人该如何安排生活?
很多家庭可能是老人早早睡觉,夫妻“煲剧”熬通宵,孩子游戏打通宵。第二天,一个一个睡到中午,才陆陆续续、懒懒散散起来,随便吃一点饭。也是,反正也出不去,在家里怎么舒服怎么做。
可在我家不行,因为父母的缘故。父母每天雷打不动晚上早早睡觉、早晨早早起床,按时吃早餐、中餐、晚餐,精准得像时钟。
疫情封闭的第一天早上,我不想起床,想尽情睡一觉。可父母已经把孩子叫起来吃早餐了,我不起床都不好意思了。我起床后有些不满,对父母说:“以后早餐别叫我起床,平时工作累,我睡个懒觉。”父亲对我和孩子说:“不行不行,以后你们每天早上都要像上班、上学一样,该睡觉就睡觉,该起床就起床。”我对父亲说:“好不容易休息一下,在家好好舒服舒服,不用那么多条条框框吧?”
父亲说:“这样不好,在家这段时间随随便便,懒懒惰惰,到了上班、上学就会不太适应了,到时候就会觉得觉不够睡,起床就会手忙脚乱,上班、上学后精力不集中。”我听了不置可否。
不过,第二天早上我还是早早起床来。吃过早饭后我有点百无聊赖,拿起手机看“抖音”,儿子也凑过来看。父亲看了我一眼说:“去把睡衣换了。”我听了有点懵,问父亲:“为什么要换睡衣?在家里穿睡衣多舒服。”父亲说:“你换一套上班的正装就感觉不一样了。”我这才发现,父母在家里都没有穿睡衣,穿的和平时出去一样。我不情愿地换了一套正式一点的衣服出来,母亲看着我笑了。我问母亲:“笑什么呢?”母亲说:“这样看着精神、帅气!”听母亲这么一说,瞬间挺直了腰杆,的确感觉有了精神,如同上班的感觉。老婆也换了正装,儿子换了校服。
换了正装以后,再躺在沙发上看手机就感觉不自在了。我从书柜拿起买了多年未翻几页的名著看了起来,老婆打开电脑处理公司一些事,儿子也去书房开始做作业了。父母没有开电视机,而是小声地说着话,时不时地笑一下。
每天午饭、晚饭,父母做的饭极简:熬一锅小米粥,蒸点玉米、红薯、鸡蛋,炒一盘青菜,煎一条鱼。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坐在饭桌前,慢慢吃,慢慢聊,很温馨,很温情。大家的心里是轻松的、愉快的、愉悦的。我的眼角有点点湿润。多久没有这样了?我想,那还是小时候吧。
父亲为什么不让我们在家随随便便、舒舒服服,而是要一家人一起早起,一齐吃饭,一个点睡觉?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条新闻我才明白。那条新闻是某市的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了一段话,意思是:要享受一家人整整齐齐的生活,学会慢生活和极简生活,在家也不要对自己的形象过于潦草。
生活中,不能因为有短暂的轻松,就可以随便让自己放纵;不能因为个人的习惯,就不与一家人共进晚餐;不能因为你的不在乎,就放弃对自己形象的端正干净。任何时候,不要对自己过于潦草,一家人要整整齐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