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06日

麻江县:

全力筑牢河湖生态屏障

本报讯 (通讯员 王端) 近年来,麻江县坚持以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群众更满意为目标,全面落实河湖治理“一张网”,筑牢河湖生态屏障,高效推进全县河长制工作。长期以来清水江、重安江出境水质检测均在Ⅱ类以上,成效显著。

健全工作制度。实行河长责任包保到河、包保到段、包保到人的工作机制。在认真落实河长制6项基本制度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调度制度、联合执法制度、通报制度等制度。

细化明确责任。对全县所有河流明确有县级河长30名,乡级河长41名,村级河长90名,按照《贵州省河长巡河制度》县级河长一季度一巡、乡级河长一月一巡、村级河长一周一巡的要求,加强对河流的巡河巡查力度。

完善村规民约。创新开展“十户一体”“五户联诚”等村规民约,河流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和落地落实。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有效解决农村沿河村寨及河流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巡河转变为“查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问题导向,将以往“走走看看”变为带着问题去现场办公解决、开出问题清单限期整改,确保每次巡河必有结果。

交办转变为自办。全面实行河长负责制,扛起责任,主动作为,亲自安排、亲自督办、亲自落实,确保了推进整改工作更为有力、更为有效。

措施转变为答案。对决策部署,整改措施等,建立河长制工作台账,明确每项任务的办理时限、质量要求,加大督办力度,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按时保质完成,确保整改措施变为答案。

临治转变为长治。注重从源头治理,划定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25个。制定《麻江县农村千人以下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和《麻江县农村千人以下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方案》,全面启动471个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统筹县乡两级水务工作力量,完成全县44条河流共449.67km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注重工程治理,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排放提升至一级A标排放改造。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县7个乡镇(街道)已建设污水处理厂6个。

有名转变为有实。强化县级河长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牵头、主动谋划、主动推进。强化对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相关责任人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履职到位,杜绝“挂名”不履职现象。

抓实宣传营造氛围。着力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河湖保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凝聚起全社会爱河、护河的强大合力,以推行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抓实联动形成合力。坚持从全流域出发,既要一河一长、一段一员、分段负责,又要通盘考虑、主动衔接、整体联动。部门之间树立全局一盘棋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抓实创新提升成效。建立“五员”即护河员、护路员、护林员、助理员、保洁员协作机制。创新水旅融合,着力推进“一河一景”建设,以蓝莓麻江为载体,依托清水江流域优势环境资源,开发了乌卡坪蓝莓园、乌羊麻等一批沿河旅游景区打造人水和谐人居环境。

--> 2022-11-06 麻江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01594.html 1 全力筑牢河湖生态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