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06日

让刺绣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绽放光芒

○ 黄平县一碗水乡中心小学 刘 欣

在小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教育应首选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需求,如何运用其地方资源,利用其地方文化,采用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的多元教学模式,适应其教学需要,而我们黄平的刺绣文化作为本民族传承的几千年古老的文化艺术,几百年来一直丰富着这里古朴的人们,刺绣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如何将本民族的刺绣文化融入我们的小学课堂,从小让我们的孩子们去热爱、传承它,培养学生的一种民族认同感及其自豪感,是我们每一个黄平人的责任与义务,而作为美术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一、激发兴趣,引导情绪

小学生最易对可爱的动物,美丽的花草所热爱和吸引,所以对于小学生我们首先要让他了解刺绣上那些图案的来源及其意义,从兴趣上进行培养,让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并崇敬这个民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把刺绣的来源,文案的意义给学生像讲故事一样疏导给他们,培养其热爱民族,自觉地成为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美术是艺术基础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兴趣爱好的关键时期。对于生活在苗乡这片充满乡土人情浓厚的地方,苗族刺绣为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题材。苗族刺绣是苗族人民通过视觉,感知运用夸张、意象、写意、提炼、分解、整合等各种方式塑造的物象。运用独特图案、绚丽多彩的色彩搭配,记录本民族的发展历程变迁所记录的原始符号,也是我们祖辈世代生活的真实写照,有神奇梦幻的传承审美价值同时又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对于人物写生的素描教学中及创意图形设计这些课程就可引入苗族刺绣的造型方法,从而化解素描教学的造型练习难度,把对物具的创意设计再度创新与融合,使学生兴趣化地学习枯燥的素描知识。

二、了解刺绣,感知文化

苗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每一种苗族服饰上的图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苗族刺绣是人们在劳作及生活中对自己生活内心情感的物化用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纯真的愿望,苗族的祖辈们在历史的迁徙中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让他们汇制成抽象或半抽象意象再进行思想改造其原型,并非简单直接复制,听老一辈的人说我们苗族对一些个体庞大或奇形怪状的自然个体,往往视为世间灵性的显现,而也因此会进行用各种贡品进行祭祀,从而让整个民族顶视膜拜,如苗族同胞对于龙的想象都有若干种,鱼龙、飞龙、蚕龙、鸟龙、蜈蚣龙、牛龙、人龙等十来种龙的物象。他们能把苗族刺绣造型进行大胆取舍,强化其特征,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提炼从而使其达到神似的境地。以黔东南黄平一碗水乡的苗族刺绣图腾纹样为例,如果将水牛加以提炼和概括,就会突出其牛图腾文化,我们苗族妇女头饰上的银角,意为阳气会极盛,同时起到避邪且驱恶的作用,还有我们苗族生活起居住所的大门其门枢是由一对半月型如牛角状的木料做成,当家里有喜事时,迎接远方的客人到来时,于村寨前用竹叶做成一个拱门两边分别放一只弯弯的牛角,当客人来时便会用牛角怀装满酒敬客人,苗族的每一种图腾,都有相应的图腾神话,而在这些神话之下创造了一副副美妙的图案。

三、传承刺绣,绽放光芒

我们利用小学的美术课堂来传承刺绣文化是最好的载体,苗族刺绣是民族的产物,是苗族人民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而我们黄平的刺绣也是贵州具有特色的民间美术之一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刺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已不再是局限于服饰上、银饰上的装饰图案。有的设计师把苗族刺绣的纹样加以提取再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相结合装饰艺术,有的设计师在苗族刺绣中寻找到灵感创作出家居设计,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创意的图案等。在小学美术创意图形设计这些教学中就可融合于苗族刺绣,在小学美术黑白装饰画中便可以运用苗族刺绣的特色纹样,画出具有特色时尚又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结合生活体验让学生自创,使刺绣在美术课堂上占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绽放其独特的光芒。

作为当地小学美术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传承并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课堂中展露刺绣的光芒,使孩子们喜欢刺绣,热爱刺绣,最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名副其实地成为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接棒人。

--> 2022-11-06 1 1 黔东南日报 c201609.html 1 让刺绣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绽放光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