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07日

天柱县:

推行“四联”工作法提升搬迁社区治理水平

本报讯 (通讯员 龙尚源) 近年来,天柱县聚焦解决搬迁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问题,推行“党群联动、就业联创、文化联融、服务联办”四联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易地搬迁社区治理水平,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党群联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深化拓展“党建引领、一网治理”模式,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群众”的组织管理体系,在2个搬迁社区网格设立党组织,划分网格33个,选聘网格员16名、楼栋长32名,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小区和楼栋。实行“党工委班子成员包社区、街道干部包楼栋、社区干部包住户”定点定人的“三包”责任制,推动网格管理服务全覆盖,确保“一网”覆千户、“多线”联万人。发挥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架马车”合力,引导建立议事院坝会、合约食堂、巾帼微家等自治组织,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网格体系。

就业联创,铺就群众增收致富路。成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一户一档”信息台账,借力东西部协作、县级职能部门进驻帮扶等资源优势,发挥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双向联动”机制作用,通过宣传发动、就业联动、培训拉动、党员带动、干部推动“五动联合”,以产业车间吸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外出务工输送一批、职业技能培训转移一批、居家就业保障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的“六个一”为抓手,引进企业41家带动就业1600余人,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307个,向东部发达地区劳务输出5千余人,组建1000余人的四支劳务队伍到县内坝区、林下经济等产业合作社务工2万余人次,实现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出台优惠政策帮助240人实现自主创业。

文化联融,涵养社区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愁纪念馆作用,重点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倡导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着力构建集道德讲堂、传统文化、文明时尚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组织900余名搬迁党员群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白衣天使服务队等,依托道德讲堂、惠民戏台,积极开展文明劝导、孝善养老、“文明户”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搬迁群众文明素质;制定完善社区居民公约,发挥红白理事会、议事院坝会等群众组织作用,传播现代文明理念,营造向上向善、崇尚文明的社会风气,助力搬迁群众融入城市。

服务联办,搭起居民群众幸福桥。优化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益童乐园等服务阵地,推行“一站式服务便民、组团式服务亲民、关爱式服务暖民、网络式服务利民”的“四服务”方式,着力打造搬迁群众家门口便民服务圈。建立“问题墙+回音壁”服务机制,推行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三单制优质化服务,结合党员干部双报到进社区、敲门行动、政法大走访等活动,统筹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志愿者、“五老”人员等力量,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个,努力形成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争做服务群众表率的良好氛围。

--> 2022-11-07 天柱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01621.html 1 推行“四联”工作法提升搬迁社区治理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