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08日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开展策略

○ 凯里市第一中学 姚仕湖

高中美术鉴赏的学习课程是学生通过美术教师的教学引导,对作品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学习能力,最终形成自身独有的欣赏方式,由此,美术鉴赏对于高中美术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主动学习意识,为提高艺术修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 设置各种情景模式

我们对于美术课程上所学的这并不是一张简简单单的美术图片,图片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教师在对于美术鉴赏课程教育教学过程要不断地创新各种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美、发现美。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然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描绘该图片的内容是什么?简单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这幅画中所绘制的是什么内容以及表现了什么样的内涵。之后教师要做好引导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类似的图片,老师带领学生对图片的主题进行不断深化,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二者密不可分、紧紧相依。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先由教师讲解,再让学生课后复习回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学习方式过于乏味、死板,失去了美术鉴赏本身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中提升鉴赏能力,培养综合素养。例如在鉴赏课上,教师可以找一幅临摹的《蒙娜丽莎》作品,并将它挂在教室里,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很多学生在此前在书本上看过《蒙娜丽莎》,但从未近距离见过真实的画。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欲被完全激发出来,教师可以趁机介绍这幅作品的创作者、创作年代和创作背景等知识。又如在教学中国民间艺术鉴赏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旧的年画、剪纸、草编、竹编等民间艺术作品,并附上作者、创作年代、作品风格等文字说明,这样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并从中感受到中国劳动人民热情、淳朴的品质。

三、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鉴赏学习

在实际的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强,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鉴赏教学会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其实,高中生已经具备高度的观察能力、记忆力,自我意识基本成熟,有独立思考和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主鉴赏空间。

例如,在教学“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这节课的时候,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知识的解释和对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西方艺术史上审美风气的变化,以及不同审美取向的变化,同时认识到美术家自身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塑造、调整,以此培养学生开放、多样的审美观,使其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可划分学习小组,让小组根据某一主题去自主归纳“变化”。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去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等。在学生小组得出了探究结果后,由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这样充分给予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同时也使其有效掌握了这节课的鉴赏知识。

四、实施生活化美术教学设计

对教学美术和教学思路进行拓展和创新,实施生活化美术教学设计,将生活中的经历和具体案例融入其中,使得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更加显著,这样不仅使得美术教学内容得到有效延展,而且能够为学生吸收高层次美术知识奠定基础,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将课程的核心任务和目的得以完成。例如,教师在讲解完“人间生活”时,教师可以将郊游当成主题来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对所见的景色等进行有效记录,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对优秀作品进行有效评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时,教师将其当成切入点来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综上所述,当今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育仍存有诸多问题,要了解到问题关键所在,并积极采用措施实施应对,根据现实情况来创新美术鉴赏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来推动美术鉴赏教学成果的不断加强。

--> 2022-11-08 1 1 黔东南日报 c201787.html 1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开展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