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08日

引导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策略

○ 黎平县第一民族中学 杨 丹

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旧知回顾、新知预习、自主思考、探究质疑、合作讨论,促使学生好奇心与探究意识的充分发挥,是使学生“学得投入,学得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法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课前主动预习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所熟悉的生物学科知识,在备课过程中确定好教学目标,并以此编写问题式导学案,再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课上的教学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对《光合作用原理》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1)观看萨克斯(德国)和恩格尔曼(美国)的光合实验微视频。对比分析这两个实验都证明了什么?实验结构中又能得出什么结论?(2)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光能的物质是什么?反应中所需的能量来自哪里?(3)光合作用中所需要的氧气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4)用表格总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反应条件、所需物质、能量变化及反应部分之间的差异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进行课前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前预习和讨论互动中。

二、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教师可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互动讨论和体验感悟,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对新知识结构的构建。例如,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病毒”的相关知识,将学生引入新课的情境中。病毒具有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然而病毒却无法单独存活,只有侵入寄主的细胞后才能体现其生命活动。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异同?同时,借助PPT演示几种人体细胞、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引导学生阅读生物教材,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并尝试动手操作生物实验,深入理解细胞功能及其结构之间的统一性。这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知识的掌握都是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等活动来完成的,学生收获了更多的亲身体验和问题探究。

三、协作学习教学引导,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协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交流,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学习活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动机,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树立,对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发散思维、研究探索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对《遗传的物质基础和遗传规律》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教授完新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遗传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家庭所在社区进行走访、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整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一份专题研究报告,如“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性状”“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等。在整个小组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收集数据、资料,有的负责整理报告,有的负责汇报成果,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趣味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投入、更加主动,教师只起到组织教学和点拨指导的作用,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

总之,引导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不仅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且也让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让学生养成了好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习生物学科甚至其他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2022-11-08 1 1 黔东南日报 c201788.html 1 引导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