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光英 王宏模) 清水江一路揽绿淌碧涌入锦屏县境内,经三板溪水电站拦截后,形成了波光浩渺、景色迷人的三板溪湖区,在库区湖畔边,坐落着一个汇集美丽山水、融合民族文化、环保文化为一体的传统民族村落——文斗苗寨。
“文斗百年环保村,六禁条文传到今,皇木银杏千年旺,代代传承到我们。”在文斗村文斗小学的校园里,悠悠的苗歌从教室里传出,在校园里久久回荡,河边腔苗歌县级非遗传承人江香竹正在把文斗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编成苗歌教孩子们唱。
“我很喜欢这首歌,也很喜欢这堂课,听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我们祖先在这里生活的样子,那种纯朴之心,我们要更加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该村学生易典椿浼说。
自明清以来,文斗苗寨的祖辈们就依托清水江这条黄金水道,植树造林,买卖木材,依山靠树不仅养活了文斗这一方水土,产生了一批如文斗姜仕朝一样的木业巨户,也为文斗留下了古寨门、3000多级青石板步道、600多株古树、3万份古代文书和100多通古代碑刻等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在以前,我们的祖辈们就依靠清水江这条黄金水道,植树造林,发展木材贸易,带来了当时的繁华。”文斗村副支书姜启煌指着一通古碑说。
绿水悠悠、青山隐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斗苗寨也先后荣获“百年环保第一村”“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3A级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殊荣,让文斗苗寨有了依托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底气。“现在我们升级了旅游公路,发展农家乐22家,正在打造新一代康养民族小镇,我们要依托祖辈留下来的这些宝贵遗产,发展乡村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姜启煌信心十足地说。
为提升文斗旅游发展质量,一方面,文斗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旅游接待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长廊、停车场等;另一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和管理,聘请护林员和保洁员,守护绿水青山,守护美丽家园。
“我们的责任就是守护好村寨里的古树,做好山林的维护。”文斗村护林员姜罗祥说。
文斗苗寨的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村民的质朴与热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如今,文斗已经成为锦屏县最知名的旅游村寨之一,而这些在数百年前留存下来的“绿色银行”也正惠及着这里的村民。
“现在我们的村寨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愿意留在家里开农家乐,接待外面来的游客,增加家里的收入,这样我就不用外出打工了。”文斗村村民曾德兰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