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吴良文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本知识点和公式,而没有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相比之下,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使教学效率更高,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化教学与数学课堂相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一、将生活实际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当中的实际事件相关联,举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接受和理解教材知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生活片段,不仅能够使原有的课堂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应用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游戏抽卡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并搜索相关数据,列举游戏抽卡的概率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引入教材中的概率知识。众所周知,游戏抽卡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与概率有直接关系,而且有不少学生在生活中都非常喜欢玩游戏。通过这种话题,不仅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游戏的陷阱。
二、 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案例发现问题,并利用实际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关系,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制定教学方案。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当中的常见物品,并了解立体图形中的三视图内容。要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可以进行视图学习,这可以使整个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实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来源,也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所以实践是展开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将生活化教学与数学课堂相融合,就是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性问题,并通过寻求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深入了解数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也需要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以及符合生活化教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展开一系列问题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比较喜欢的篮球运动引入课堂教学中,并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进行探索。如“同学们在打篮球时有没有发现球和地面什么时候相离?球和地面什么时候相切?球和地面什么时候相交?”然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与生活的相关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此提高整体教学水平。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根据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当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使教学内容以一种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就是将生活中的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将教材上的抽象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为基础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发现课堂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愿意主动参加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