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谢达意 龙俊宏) 近日,笔者走进剑河县柳川镇巫库村的蚕房基地,一块块方格蔟结满了鸽子蛋般大小的蚕茧,经过22天的培育,村民养殖的首批蚕虫已经结茧,村民们忙着将丝滑轻薄的蚕茧采摘下来,交付给收购公司。
村民徐老仰一边忙着采摘一边笑着说:“用新技术养出来的蚕,就是不一样,结出的茧又白又大,相信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蚕房里,贵州亮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谢明正在指导蚕农分拣,他介绍说:“今天上门收购的这批蚕茧质量很好,价格也高。我们公司能帮助蚕农解决销售问题,提升他们的收入。”
种桑养蚕产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从蚕苗到上架吐丝只需18天左右便可出售。剑河县有一定的种桑养蚕基础,但是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了新的难题。2021年开始,剑河县进一步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实现了从蚕种选择、技术支持到上门回收一条龙服务,为农户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我们产出的首批蚕茧数量比较多,见到产业出效益,农户也充满干劲。下一步,我们村打算再扩大规模,让种桑养蚕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巫库村党支部书记李光荣说。
据了解,巫库村首批养蚕数量共计8.4万枚蚕卵,得益于技术员全程技术指导,巫库村的蚕茧质量好且产量高,达到一级品的标准。
今年,剑河县大力探索现代化桑蚕产业发展新路,正在建设智能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做大做强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