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10日

大学生“牛倌”真牛

—— 记黎平县返乡创业青年吴国邦

○ 通讯员 徐华 姚进忠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做的事业,就是要带动家乡父老乡亲一起致富。”黎平县永从镇传洞村80后高校返乡创业青年吴国邦说。

2014年,吴国邦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曾就职于上海一家公司,当过“白领”。

每逢回家,当看到家乡父老乡亲缺乏发展产业的带头人,缺少找钱的门路,守着农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时,吴国邦心里却不是滋味。

那段日子里,他在小书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夜,思索着创业致富的点子,规划着山乡巨变的蓝图,审视着自己的人生坐标走向。

家乡六背山绿草如茵的牧草资源,顿时在他脑海里萌生了二颗字——“养牛”。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次实地调研,2018年,吴国邦辞掉了上海的高薪工作,回家带领乡亲们成立了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办了黎平真牛农业有限公司,自己当上了“牛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无论处在什么岗位、碰到什么逆境,都要始终保持一股劲、一股创业激情,要真正把自己的智慧和才智聚焦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来。”放弃在一线城市的发展机会,回老家山旮旯里养牛,村民们的不理解,均动摇不了吴国邦的人生目标。

“我非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能够做什么、将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既然选择了,就要一往无前。”吴国邦说。

黎平小黄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前景广阔,饲养难度不大,几十年来“黎平小黄牛”的品牌一直名声在外,这也是吴国邦选择在家乡养黄牛的原因之一。

养牛对吴国邦来说,可谓是“门外汉”,为此,他只有从零做起,每天天不亮,便起床喂牛、洗牛舍、除粪便、医治牛病……不懂养殖和疾病防治知识,他就购买养牛的书自学,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他就请教兽医专家,向能人学习……如今,黄牛的繁育、治疗、防疫、配种等养殖技术,他全部掌握。

“在牛舍里拉草、备料、喂牛、清理牛粪、给牛舍消毒……”这是吴国邦的工作日常。渴了就喝口井水,饿了就吃口糯米饭,困了就靠在牛栏旁眯会儿。

“现在存栏母牛40头,每头母牛每年会生1头小牛犊……精心喂养好每一头小牛犊,到年底一算账,纯赚几十万元。”吴国邦说。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没有稳定的收入,通常一年要外出好几次。现在我在养牛基地打工一个月工资3000元,离家近、收入稳,家里生活有保障!”村民吴国玉兴奋地说。

扎实肯干打动了父老乡亲,村民们由过去对吴国邦创业的质疑、议论变为点赞、自豪,纷纷加入到他的养牛合作社里来。

在吴国邦带动下,20多户农户流转300余亩荒田荒地,种玉米、牧草等养牛,直接带动就业48人,惠及群众180多人,有效引领当地村民走上致富小康路。如今,他的牛舍已扩建到1200平方米、库房150平方米、看护房70平方米,存栏黄牛增至360头。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需要更多像吴国邦这样有想法、有能力、有勇气、有担当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传洞村党支部书记陆信昌说。

“一人致富不算富,乡亲齐富才算富。”吴国邦说:“我将围绕这个初衷,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乡村振兴路上奋斗有为,带动群众增收。”

--> 2022-11-10 —— 记黎平县返乡创业青年吴国邦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003.html 1 大学生“牛倌”真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