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五小学 刘鸿春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它有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和调控教学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它有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语言、指引方向、增强记忆的作用。在目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时机不当、缺乏开放性、只针对少数学生、缺少反馈评价等。这些不良的提问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长久以来,课堂教学因其水分大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因其能伸缩被称为“弹簧课”,这种情况的形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因此注重和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便成为教师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备课。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提问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应注意:
(一)提问内容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使每个问题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提问为教学目的服务。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二)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常言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它的趣味性 , 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四)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
三、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 , 把提问的机会要尽量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首先提问形式要多样;其次提问语言要明确;再次课堂候答时间要把握;最后提问态度要自然。
五、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在提问时,教师要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持以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有失偏颇,也应努力去发现其中的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从而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拾级而上,步步升高,答疑解难,直至认知的最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