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中学 薛 娟
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从广义上来讲,民歌指有民族风格的歌曲。从狭义上来讲,民歌就是民族民间歌曲。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计超过三十万首。
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鉴赏》是必修课,而“民歌篇”就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民歌鉴赏,特别是对我国各民族民歌的鉴赏,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史及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及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呢?结合本人多年的音乐鉴赏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了解民歌的地域特色
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我们的先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用劳动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民歌,就是各民族的文化奇葩之一。我们要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首先要了解民歌之所以能流传下来的背景,如地理环境、生活状况和当地的民风民俗。要把自己的心灵融入这个环境当中,你才能品味出作品的美感。如陕北民歌《信天游》,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它豪放、高亢、激昂、浪漫。那是因为陕北的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而形成的艺术风格。在陕北,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间也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在这个环境中长期生活的人群,具有豁达、真诚、豪爽、勤劳、善良的性格,所以反映在民歌上也是这种风格。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透过不同风格民歌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祖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地域宽广和风情浓郁,因为多民族的友好相处而实现文化的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既有地域独特风格又深受大家喜爱的民间艺术。这样,学生才因生于中国而荣幸,因祖国绚丽多姿的文化而自豪。
二、了解民歌的情感表达
可以毫不犹豫地肯定,只要是艺术作品,创作和表达都是以情感作为铺垫的。民歌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是因为它能代表一个地域人物群体情感表达的心声。毛泽东同志说过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虽然指的是一个人的角色意识,但是作为一首民歌来说,因为这支歌产生于这座“山头”,属于大家一起参与劳动、一起参与创作、一起欢歌起舞、一起尽情享受的。它是这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有着与众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我们黔东南的苗族飞歌,歌声悠扬、高亢、浑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有穿透力,无论相聚多远,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所以飞歌成了苗族同胞表达爱情、寄托希望、颂扬美好的一种情感宣泄。再如侗族大歌,因为侗族同胞基本上生活在山脚,由于地势比较平坦,人们相互交流比较方便,劳动归来之后,大家围在鼓楼里面你一言我一语发自内心的混合唱,久而久之,这种唱法形成了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大合唱。侗族大歌悠扬婉转、气势恢宏、声声入耳、饱含深情、感人肺腑,让人流连忘返。2009年2月,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音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透民歌是用情感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要告诉学生,只有用心来唱本民族的歌,民歌才能有生命力。教师要努力挖掘民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元素,必要时要给学生进行饱满深情示范(范唱),同时也教会学生能唱,才能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中获得文化自信。
三、了解民歌的鉴赏法则
关于民歌的鉴赏,我们除了了解民歌的发源地、当地的民风民俗、民歌的表达内容、民歌的表现风格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学会融于其中、深挖其韵、发表独见。
所谓“融入其中”就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歌词的意境之中,歌曲的韵律之中,眼前要有一幅幅的关于歌词和旋律所构成的画面感。有画面感你才能身临其境,才能用情去唱歌,才能真正品味出民歌的文化内涵。
而“深挖其韵”所指的是努力寻找民歌所蕴藏的美感从韵律、节奏、歌词内容这三个方面去思考。我们常常听到许多民歌都实现了韵律、歌词和节奏的完美结合,让人陶醉,更让人心情能够得到轻松释放。如贵州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好花(啊)红来好花红呃,好花(啊)红来好花红呃,好花红呃好花生在那刺藜蓬呃,刺藜蓬呃,好花(啊)生在刺藜树呃……”歌词看起来很简单,但歌词的内容却很有韵味。再配上歌曲中的委婉、深情、舒缓、甜美的旋律,使《好花红》这首民歌更充满艺术韵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它刻画的是一个个勤劳、善良、温柔、内秀布衣姑娘的形象和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发表独见”所指的就是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具体一点就是艺术批评。要学会深度剖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认真品评作品的优劣,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艺术。许多音乐教师就只会被动去接受作者创作的暗示,跟随别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去被动接受审美,没有站在独特的艺术视角,没有结合自己的文化理解和生活体验去研究、分析和辨别作品的真伪,结果就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最后导致学生也是随着教师的思路去被动认识作品,被动欣赏美。一首民歌,在唱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美,但美在哪里却不知道,唱完了激情也随之而结束。如果都是这样,我们又怎么能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又怎么能让民歌在传承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呢?
音乐教师在进行民歌鉴赏教学,要认真履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一首民歌的演唱,如何表达情感,如何鉴别真伪,如何将作品进一步推向极致,让作品的文化内涵铭刻人心,成为人人想唱、人人会唱的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深入体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境界。只有不断深入实践,才能掌握民歌演唱的技法技巧。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重,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育人目标。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真正地传承民族文化的引领者、是有爱家爱国情怀的榜样者和培养学生增强民族自信的垂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