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金延霞) 时下,正值秋冬种关键时期,走进麻江县贤昌镇新场村红蒜种植基地,跃入眼帘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抢种红皮大蒜。
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们挥舞着小锄头刨土挖坑,随后将蒜种放入挖好的土坑中,并娴熟地将泥土压实,几秒钟时间就栽好了一颗蒜种。
“今年我家3亩多闲置田流转给村合作社种植红蒜,不仅获得土地流转费,每天来地里干活还有80元的收入,比种庄稼划算多喽!也不耽误照顾家和干其他农活。”正在种蒜的村民王发珍笑呵呵地说。
“我们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红蒜特色产业,今年预计种植800余亩,亩产值在6000元左右,有效带动300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促进群众和集体‘双增收’。”新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莫福驹说。
为强化干群联动,汇聚躬耕力量,该县积极组织驻村干部、党员干部、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等各方力量2000余名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宣传动员、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指导服务等帮助群众开展秋冬种,全力保障秋冬种稳步生产。
据悉,该县计划完成秋冬蔬菜种植面积19.4万亩,创建秋冬种示范点92个,目前已完成秋冬种植面积6.61万亩用于种植蔬菜、油菜、马铃薯等。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稳定秋冬粮油播种,在提升土地附加值的同时,拓宽产业富民路,切实将“冬闲田”变“效益田”。
近年来,麻江县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富民”行动,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探索推行“四联双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抓好秋冬粮油种植规划,以供粤港澳蔬菜基地为契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县63个村经济组织做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稳固农业基础,全力推动产业增效、村民增收、集体增富,助力乡村振兴。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