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雪芳
每年深秋至初冬这段时间,天地间总有一抹金黄让人无法忽视,那就是银杏。银杏的美,可以说是360度无死角之美。
其美在色泽——银杏的黄不是枯枝败叶、颓废的黄,而是如镀了金般、华丽的黄。一身金羽,冲破季节的萧瑟与寒意,明媚了世人的眼目与心情;其美在气势——银杏树高大笔直,枝叶四散亭亭如盖,那遮天蔽日的黄,带来视觉的震撼和深深的陶醉,所以苏轼说它“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而明代的顾清则夸赞它“争得淩云百尺姿”;其美在意境——无论是白墙青瓦的老屋、空旷的田野,还是悠悠古庙,有了金色银杏的点缀,就多了几分清逸出尘和宁静古朴之感。
银杏纵有千般之美,我爱银杏,却独爱它的苍老,和它在时光中淬炼出的闪光的智慧。
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被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早在两亿七万年前它就存在这个星球上了。当其他物种在冰川浩劫中逐一消失的时候,银杏却存活了下来;银杏,也是植物界有名的“老寿星”,生命力极其旺盛,树龄数百上千年的银杏比比皆是,并且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银杏,作为珍贵的孑遗植物,能始终挺立于大地,笑傲沧桑巨变,除却种子基因的缘故,我认为,“慢”——也是它独特的生存智慧。
银杏树生长缓慢。宋代释慧空有诗云:“蟠桃一实三千年,银杏着子三十载。”银杏从种子栽种,经二十年成树,三十年结果,四十年始大量结果。因此,银杏又被称为“公孙树”,意即“公种而孙得食”。不比桃树李树四五年即可成熟结果,银杏结果需经历漫长的过程,但此后却能历千年而不衰。
或许正是这份不急不躁,不求一时之功,不催一时之熟的生长智慧,才让银杏这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在每年秋风吹动的时候,如期呈上最浓烈的表达和最慷慨的馈赠。银杏不仅叶片形态优美,其木、叶、果均具有独特的价值。银杏树干通直,木材常用于建筑、装饰、雕刻、乐器、家具等;银杏叶和银杏果均能入药治病;此外,银杏果味道甘美,软糯柔滑,既可单独作为果品享用,也可与其他食物相配制成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在宋代即成为皇家贡品,在民间也是人们表达情意的礼赠佳品。
银杏刻意求“慢”的哲学,让我想到《箭术与禅心》一书中赫里格尔先生所讲述的一件事。他在和日本弓道大师学射箭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取巧且更简单的方法,能让他的箭术看上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没想到这自以为聪明的办法,却差点令他被逐出师门。老师的理由是:这有悖于“大道的精神”。老师口中的“大道”,即指的是不走捷径,全心全意地扎实努力,然后耐心地等待自我与箭术的成长与成熟。“开始时进步得很快的人,以后会遭遇较多的困难。”这是老师的忠告。
我想,在快节奏的社会,更需要有“慢”的精神。因为所有能让自己依傍的功夫与本事,都非岁月不可。时间会证明,那些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努力,全都不会白费。每当心浮气躁的时候,仰头看见银杏——这位矗立时光的智者,总会让我沉潜下来,继续“笨拙的努力”。银杏让我明白,时代的大风会吹散那些无根的柳絮,却无法撼动深深扎根的大树。
树犹如此。要像银杏一样兀自活得风姿摇曳,活得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