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七小学 潘昌鸿
学生社团活动是广大同学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群众性团体。小学生社团活动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社团,并加入参与活动,但是否开展有效,本人以天柱县第七小学作为参照,通过调研,得出以下分析。
一、学校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第七小学自2018年建校以来,一直把“抓兴趣,促特长”明确为特色办校的办学思路之重要举措。明确校长总体抓,中层班子具体抓的组织机构以加强领导,确保兴趣社团活动的正常、全面、有效开展。
二、纳入课程,落到实处
1.时间有保障
明确了每周星期二下午第六节课到课后延时服务结束时间,共两个半小时,为学校兴趣社团的活动时间。
2.教师有安排,分阶段开展,各兴趣社团得落实
教师全员参与,期初先在校内选拔有才艺、特长的教师,组建兴趣社团。在体、艺方面,根据学生的意愿,保留固定兴趣社团,教师不足,就从社会上聘任相关专业教师,按时到校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从校情出发,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低年级学生主要以班级形式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在班级内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明确内容为体育游戏、临摹写意、小制作、歌唱、小节目舞蹈、讲故事表达等内容。3-6年级学生,主动选择兴趣社团,全员参与到社团里并积极参与活动。本学期在上学期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删减。开设了校级社团17个项目20个班,具体为足球、国画、书法、舞蹈、简笔画(手工)、鼓号队、葫芦丝、啦啦操、合唱、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男、女)、田径、萌芽文学社、英语口语交际、中国武术、园林艺术等项目。其余没有选进校级社团的学生,则采用班级合并,由专门辅导老师辅导,灵活开展奥数、书法、讲演、书画等活动。总之,全校师生全员参与。
3.课时得落实,经费有保障
与“5+2”课后延时服务结合,每周二的下午最后一节课,全校开展兴趣社团活动,第六节课课后服务时间延续开展社团活动,明确社团活动,每位教师必须参加,记入考勤,纳入年度考核。凡是参加的老师每周按两个课时计算。凡是参加的老师,从课外延时服务费中提取费用,按授课节数付与酬劳。学校每年预算4万余用于兴趣社团材料的添置,总务处按需采购,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4.活动有检查,材料有反馈
学校明确规定,每周兴趣社团开展时间段,每一个社团必须收集材料,期初有活动计划,每节有活动记录,有点名册,有活动剪影,过程性活动每学期至少有3篇简报。落实由校长室负责巡视检查,明确一名中层班子统筹协调,明确办公室、教导处负责宣传报道。
5.定期展示,活动有效
学校每学期有计划开展活动,为社团活动的展演搭建平台,如校际足球、篮球联谊赛,秋季校运会,百日冬锻,春季六一才艺展演,家长开放周活动等等。学生学习有收获,才艺有平台展示,个性得以张扬,爱好得到激发与培养。落实了“双减”政策的贯彻途径,达到社团活动开展的目的,凸显了其有效性。
三、取得的成效
首先,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社团活动的有效性开展,给学生和家长课后校内托管服务,为“三点半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参照样本。
其次,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更多的人进一步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了解“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更大了,要求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而且必须通过润泽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再次,面向社会展示开放,引发人们更多的关注,体会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更是能为培养新时代综合素质高,个性得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展开一扇大门,也可为周边学校,提供方法指导,促进社团活动多元化发展。
最终,学校影响力,社会、家长的满意度,学生的幸福感上升。第七小学,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影响力日益提升。目前,已经由4年前的222名学生一个年级4个班,发展成为2668名学生,六个年级46个班的大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