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13日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 黎平县龙额镇中心小学 罗厚青

一、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调查表明,当前农村低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不理想,有不文明礼仪、不自主学习、不会合作交流、不诚实守信、不爱强身健体、不勤俭节约、不讲究卫生、不会审美、不热爱劳动、不懂安全自护、不爱写字、不喜欢阅读、上课不专心听讲习惯、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学校纪律等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1.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

1.及时进行引导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求知欲强,教师可以借助这点给予引导教育,改正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尚未形成属于自己的辨别能力,许多都是依照有教师或者家长的说法来巩固自己对世界正确和错误的认识。因此,教师对小学生的引导教育很容易,千万不要等到学生自身不良习惯已经养成,并且对周围同学形成恶劣影响后再予以批评教育。

2.适时进行价值观养成教育

小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还未形成,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来帮助孩子健全自身的价值观和对事情的辨识度。例如,每天早课可以让孩子自身来分享一段名人故事或者讲述一段身边发生的具有优良品德的人文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认清自己,对于事物的看待和评价有了自己的观点,对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奠定作用。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情的认识度不够,这就需要教师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为学生立下标杆,成为学生的楷模,继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责任意识。而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应大加责备,而应以用于承担错误予以表扬,对于能够敢于站出来承认自己过错的勇气,表示鼓励。这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责任意识。如果过于对学生进行责备,不仅不会让学生承认错误,反而会让学生形成逃避责任就逃避教师责备和批评的意识,从而不利于以后的成长发展。

4.培养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不仅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更是为孩子形成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提供行为基础。在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上,教师可以以简单问题切人,让孩子进行独立思考,或者通过身边的工具自己查询,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只需耐心指导,整体工作还是需要孩子自身去完成。一旦问题得到解决,孩子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下次再遇到问题就会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会依赖教师或者家长。

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主要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和实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 2022-11-13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270.html 1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