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13日

怎样抓住小学体育特点提升教学水平

○ 黄平县重安镇第二小学 潘振荣

在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中,我国的体育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逐步实现了对其教学的重视。然而,一些体育老师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责任,不能把握好小学体育的教学特征,在教学当中违背了小学生发展规律,从而降低了其教育效果。小学体育老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校的教育和教学。

一、小学体育的教学特点

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从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教师教育研究报告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在六到十二岁之间,他们具有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又具有特殊性,从而使高校的体育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特征。首先,小学体育教育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小学体育教育要符合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时期。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好动的,不喜欢拘束,缺乏纪律意识,这就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师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其目的。其次,小学体育教育目标明确。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处在可塑阶段,因此,体育老师应注意培养他们的身心素质。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意志素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小学体育课教学既要重视学生体质,又要重视意志训练,要使他们养成终生的体育观念。第三,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出发,提出了小学体育要具备一些趣味。小学体育老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应注重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体育课的娱乐化程度很高。游戏是一种既能娱乐又能竞赛的运动,又是一种聚集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体育专业的户外教育、身体训练是其独特的特色。小学体育因受专业阶段的制约而呈现出其特有的教学特征。因此,应抓住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其教学质量。重视激发语言、重视兴趣、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以达到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重视言语教学,注重激励语言的运用

小学生的情绪波动很大,胜利的时候手舞足蹈,失败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是不会掩饰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语言,主动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在面对困难的运动时,要善于运用语言,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同学积极参加运动,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例如跳高,有些小学生不跳,有些动作很丑,这时老师要找出学生在运动中进步的地方;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例如,“啊!你跳的不错,就差那么一点点,下一次再把脚抬高一点,我就放心了。”“能从那么高的地方一跃而过,肯定是下苦功,我们的动作标准一点会更好。”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程趣味性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应注意学生主体的学习,注意把“教”和“学”的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运动教育注重于讲授与演示,缺少有趣的活动要素,这样做很无聊,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兴趣。通过多种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如猜谜语、听音乐、讲故事等与体育运动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训练感兴趣,提高训练的效果,增强身体素质。另外,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竞技运动与初等教育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的竞技精神,又能提高他们的个人潜能。例如,当你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丢沙包”时,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奖品,如在比赛中,前十的学生可以获得班级里的小红花。

(三)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课程活动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难度也要适宜,要让大多数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够达到目标。小学生意志较弱,因此老师要对其进行教育,逐步增强其战胜困境的本领,使其养成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等优良习惯。在设置运动难度时,应按照难度由易到难、难度递增的规律进行。在面对客观难题时,应逐步提升对学生的需求,使其在不断加大的练习中,使其在艰难中不断地锻炼意志。另外,当遇到一些小疲劳、脾气不好等客观问题时,要鼓励他们主动克服,以培养他们的意志。此外,老师应注意个别的不同,尤其是体质较弱的同学。对于体质较弱的孩子,老师要多加激励,使其树立自信,并采取主动运动来提高体质;至于那些没有问题,只是因为害怕劳逸结合的人,老师会给他们讲解一些理论,让他们多做一些运动,让他们知道自己意志不够坚定。这样就能不断地通过练习提高意志的强度。

总之,小学体育因其学科性质而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小学体育教师应抓住初级体育教育的阶段性特征,重视其目标,实施趣味化教学,并将游戏与休闲相结合,提高其教学效果。

--> 2022-11-13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274.html 1 怎样抓住小学体育特点提升教学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