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佳丽 通讯员 胡靖 姚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总书记的报告为油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鼓舞了我们的信心。”黎平县林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蒋福军说。
霜降过后,正是油茶挂果成熟的季节,在黎平县2万公顷的油茶林里,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茶长势喜人,油茶林里到处是村民忙碌采摘的身影,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赶在油茶果果壳出现微裂状前,它们会被村民及时采收,转运到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这里已经被不计其数的油茶果几乎铺满,在经过晾晒、分拣、加工、包装等多重工序后,油茶果便完成了它的使命。
57岁的石昌贵是这重要环节上的一员。担任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的他,正在忙着调试新上线的设备,为即将到来的茶油生产高峰做准备。此前,石昌贵一直在外务工,收入非常不稳定,为了照顾家中的小孩和老人,他选择了就近就业。“来到黎平霞宇油脂有限公司上班,一个月收入也有4000多元,按时发放,随着厂里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石昌贵满怀信心地说。
作为一家集油茶种植、加工为一体的轻工制造企业,霞宇油脂有限公司带动了像石昌贵这样的30多个村5000多户群众参与到油茶中来,他们或成长为技术员,或成为种植大户,或参与基础劳务,让一颗油茶串联起一串致富梦。
“在公司油茶基地里,每年都会有许多工人上山工作,通过‘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在带动农户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创造更多劳动岗位,包括给油茶树除草、施肥和秋后捡果等流程,确保工人收入稳定和茶果的丰收。”公司总经理李小娟介绍,相比往年,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今年油茶果的产量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提前布局,扩大生产面积,减产压力得以缓解。
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和油茶果的市场需求,今年,该公司引进新设备,增加存储桶,扩大产能,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我们公司投入600多万元增加和提升压榨生产线设备和灌装存储设备,今年我们可以从农户手里收购更多的油茶果及茶油储存。”公司负责人李小娟介绍,这条全无尘的山茶油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天全负荷生产,可以产出10吨山茶油,整条生产线用工量在二十余人左右。
如何让木本油料产业更好地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助推乡村振兴,一直是霞宇油脂有限公司努力的方向。据了解,两年来,该公司一直在科技上下功夫,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强化生产加工和产品研发,提升油茶品质,并积极借助国企平台,成功对接粤港澳以及北京、上海、浙江等市场,解决了公司茶油的销售难问题,今年公司的销售额已超过去年。
今年,该公司积极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增加设备,延长产业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乡村经济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添“油”助“绿”。
蒋福军介绍,截至目前,黎平全县油茶投产面积达2万公顷,年综合产值达6.5亿元。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新国发2号和黔府发7号文件,抢抓国家、省州政策支持机遇,进一步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支持油茶企业的产品研发力度,支持引进油茶籽、茶壳、茶饼综合生产线,提高油茶综合效益,最终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