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第四初级中学 吴如新
在初中阶段,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教育部也提出“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这样,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效率,成为众多数学教师努力探索研究的问题。” 对此,在数学学科复习期间,需要教师从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质量入手,对复习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在激起学生复习数学知识主动性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效果。
一、抓“四基”,稳得基础分
基础知识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就越结实,学习也是一样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好,越能灵活地应用,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越高。然而,在分析学生试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在一些选择、填空等概念性试题上经常出问题,但是后面的大题却能做正确,所以通常我们会想该生是由于粗心、不细心等原因来解释学生为什么基础题不能做正确。所以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要落实“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体验),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不赶时间,注重实效,一步一个脚印。根据每年中考试卷的分析情况,基础不扎实、运算能力差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因素,所以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地落实“四基”。
二、把握要点,分类整理,使复习化繁为简
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总复习阶段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这个阶段本现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决整理,重新组织,把初中三年纷整复杂的数学知识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交给学生,是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例如,我们将几何分为四块十线:第一块为以三角形为主体的2条线,即等腰一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第二块是以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为主体的1条线。第三块圆则包含6条线,即圆的性质;直线与圆;角与圆;三角形与圆;正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即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一条线。这样一归纳,使学生对整体知识有了清晰的印象,从而在归纳整理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分类教学。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互动,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做到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全部内容。
三、注重变式训练,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变式训练可深可浅,它可以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探究余地,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此外还可相应作一些变式,如课本后的习题及练习。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在学生已掌握其解题思路、方法后,还应有目的地研究问题的变式,这样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四、着重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复习思维
在整个初中数学复习课上,帮助学生树立起一定的复习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对于复习课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其复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笔者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为每个单元提出复习提要,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注意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所以,就必须更深一层次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笔者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五、进行错题整理,切实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开展复习课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尤其需要解决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解题能力低下,错误频发的问题。对此,在复习课教学期间,还需要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整理错题,从而在整理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同样错误的产生。
总的来说,在初中复习课堂上,如果想要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提高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其不仅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复习课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复习策略。同时还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一些错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建立错题集,从而真正实现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