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西山镇中心幼儿园 龙令竹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幼儿期对自信心的培养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自信心能提升孩子对事物的求知欲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孩子能积极地参加活动,善于与人交往,同时保持孩子心情的愉悦。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对幼儿个人成长以及教育效果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见微知著,幼儿缺乏自信心的问题因素
(一)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容易受影响
基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的自信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理解事物和与人相处方面的这个过程中,他们希望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为了证明他们的“非凡之处”。而未能确认事物,在没有得到他人支持和认可的情况下,往往会让幼儿们产生负面心理,影响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当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使他们变得更加脆弱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家长严格要求,不给孩子支持和鼓励,会让孩子们变得自信缺乏勇气,养成不好的性格。
(二)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影响小班幼儿自信心
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前提就是拥有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只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才能获得基本的满足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适当地给予幼儿自我选择与决策的权利,尊重幼儿合理要求的家庭更容易使孩子感受到力量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那些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的家庭则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自我否定。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将孩子视为弱小个体,于是便大小事情包办,剥夺了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事实上,孩子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就会更加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还有一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设定人生计划,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然而幼儿的能力有限,没有达到目标就会失去自信。
二、提升幼儿自信心的教学策略
(一)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和自信
《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五大领域的教学工作中,社会领域中的关键能力就是交往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交往,幼儿时候是幼儿交往能力习得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的交往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幼教工作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性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设开放、平等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第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和技能。第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四增加实用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第五开展家园配合。
(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不是光靠幼儿园里的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幼儿更需要家园的合作教育。妞妞是个很乖巧的女孩,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的是胆怯,跟随别人的活动,不敢当众发言、表演。笔者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她的个子很矮,但特别喜欢运动,骑滑板车特别棒,我们就组织了一次运动表演,当大家的掌声响起的时候,她的脸上挂满了自豪的微笑,她看到有的小朋友不会骑滑板车,还主动地去告诉他们要领呢。
三、结语
培养幼儿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经常与家长交流,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等,并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只有两种教育紧密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双爱教育,才能产生最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