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14日

牛大场镇:

提量增效做大做强太子参产业

图为务工群众正忙着种植太子参

本报讯 (通讯员 潘成婷 彭刚) 近年来,施秉县牛大场镇着眼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水平,重点发展太子参中药材产业,解难点,疏堵点,让太子参种植实现提量增效,做大做强太子参产业。

从8月起,牛大场镇的太子参种植户们就开始忙着翻犁土地,着手播种明年的太子参。经过3个月的前期准备,这几天,在牛大场镇柿花坪太子参基地,五十余名务工群众正忙着种植太子参,大家挖沟、施肥、平地、摆种、起垄盖药,分工明确,在冬日的暖阳下干得热火朝天。

柿花坪太子参种植基地约有180余亩,这里的土地是牛大场镇紫荆村村民李世银在1998年承包的山林开发而来的,这几年,他将土地转包给牛大场政府用于太子参村集体种植,不仅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出租收入,还能在基地上负责管理,拿管理工资,实现双份收益。

“我就负责请工人来整理土地、种植,包括管理、除草、采收,但是种植的技术由公司统一负责的,我们只是负责劳工投入。”李世银说。

牛大场镇太子参产业从1992年引种试种,而多年单一种植太子参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从而产量效益降低。于是,该镇通过轮种、套种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用地、养地有效结合。

“今年我们在政府的带领下采取以点带面,进行深翻,用有机肥代替以前传统的化肥,改良土壤,提高太子参的产量、品质。”李世银告诉笔者。

除了提量,增效也成了当地太子参种植发展急需疏通的堵点。近年来,牛大场大力推进机械化农业发展,向种植户宣传科普机械作业。如今,不少当地村民都买起了翻犁机,在提高自家太子参种植效率的同时,还能在闲暇之余帮助其他农户进行机械翻犁,从而增加收入。

“现在老百姓做农活要轻松很多,有这个翻犁机,80多亩地我一天就能全部犁完,除了种太子参的收入,用这个机子帮忙翻犁我一年也能赚个五六万元,生活轻松很多。”牛大场村村民张长贵说。

“现在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是采取了机械化作业,包括整理土地、翻土、培土都是机械化了,以前全部用人工的时候就需要投资很大。”一旁的李世银也说道。

从单一种植到多面开花,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如今,牛大场镇太子参种植规模已由当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5万余亩,年产量达6000吨,太子参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无数药农依靠太子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牛大场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精力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由公司引进种子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强人+农户’模式,带动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增收。”牛大场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石正伟说。

--> 2022-11-14 牛大场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319.html 1 提量增效做大做强太子参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