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15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榕江县古州镇车民小学 潘 杰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目,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要求,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探究活动,在深入讨论以及交流的过程中。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其想象力比其他阶段的学生要高,而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这需要求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结合着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培养,在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这里说的想象并非“胡思乱想”,而是要结合着学到的小学语文知识进行想象。学生在丰富自身想象的过程中,其核心前提在于丰富知识积累。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对出现的现象进行解释。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庐山瀑布以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让在日常生活中,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使其写成读后感,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2.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在培养学生思维联动性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需要教师能够在了解小学生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其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同时在其引导的过程中,首先让结合着小学生现有的知识量,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索,不断对得到的新知识进行研究和巩固。例如,在学习《凡卡》这一内容时,学生都在质疑凡卡的信能否被爷爷收到。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拿出一封贴有邮票的信让学生观察,除了写有地址、邮编外,还贴有邮票,这时学生就会知道问题的所在。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写信的知识融入进去,使学生掌握写信的方式,并让其独立写一封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扩展学生想象空间的过程中,老师应结合着学生的周边生活,使其在发散思维的同时,不能脱离实际。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要问,问是开山斧,问是深耕的犁。特别是提问题往往是小学生生来就具备的天性。今天问这,明天问那,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是创新的萌芽,是获得知识的起点,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如巴尔扎克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由此可以看出,提出问题对创新有着重大的前提作用。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天真好奇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问题。例如,这篇《只有一个地球》时,先让学生紧扣课题质疑:这篇课文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为什么强调只有一个地球等一些问题。当学生找到文章重点句时,如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地球怎样可爱?为什么又说容易破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质疑采用逆推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老师平时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几个“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这些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独立质疑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提高训练学生的左右脑协同活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主要处理语言信息,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脑主要主管形象记忆、图形识别和运动、音乐舞蹈等活动。从这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的火花产生期间,主要是右脑在发挥作用。但要将创造性的火花加以分析和整理,就必须依赖于左脑的抽象思维。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左右脑协同活动的结果。而以前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上的注入、分析,到课后的“题海式”的作业,使学生更多地偏重于左脑的使用训练,往往忽略了右脑功能的开发。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设法激发学生思维兴趣,使他们产生思维动力的良好情感环境。教师在教学中,情感的投入、方法的选择、教具的准备、内容的准备等,就是让学生保持新鲜的感觉和新异的刺激。所以,老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

四、组织学生讨论,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应由单向传递向双向或多向交流转变,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交流,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古诗《示儿》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故意以愉悦之情放声朗读。学生纷纷投入了批判性的质疑评析。有的同学说,这首诗是作者临终绝笔诗,作者的心情怎能如此欢快?当时心情应该是忧伤的,咏诗是无力的。有的同学说,老师没有独处“悲”的感情,死前未见 “九州同”,怎会有老师诵读时的万分欣喜的心情呢?有的同学说,诗的后两句应该读得深沉些,诗人在临死前没见过祖国山河统一,心情是忧伤的,但对祖国统一还是充满信心的……有的学生在做批判质疑后相继表情朗诵。

时代在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尽最大力量创造出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让教学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以提高全民素质,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 2022-11-15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455.html 1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