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寨蒿镇中心幼儿园 吴必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依靠社会资源,引导广大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祖国的变化与发展,调动广大幼儿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适当向幼儿灌输世界各族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让其体会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培养幼儿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为确保上述要求得以落实,本园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征出发,进一步深入挖掘优秀的侗族文化,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渗透侗族文化,以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思想和德育教育。
一、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方面,目前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生活化与专业化教育来开展的。生活化教育包含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教育内容更加灵活多样;而专业化教育即是以幼儿园作为组织主体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文化教育,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用正规教材来开展的教育。但是处于4-6岁的幼儿自身思维具有直观性,要求我们在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而一些幼儿园却常常忽略了这一问题,选择一些与时代发展脱节的教育素材,照本宣科地对历史材料进行应用,没有创新与发展。教育活动与幼儿真实生活相脱节,感性材料较为缺乏,导致其在教育活动中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
另一方面,开展幼儿民族文化教育主要是以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现阶段幼儿民族文化教育依旧是以地区文化课程资源为主,如我们选择把侗族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从各种节庆风俗、民族服饰、侗族工艺和民族建筑着手开展教育活动。但也应当看到,部分幼儿园设计的民族文化课程流于形式,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相对严重的“拿来主义”问题,盲目借鉴其他幼儿园的做法,没有充分结合本民族、本地区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化的民族文化课程体系。
二、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民族文化环境创设
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依靠良好的环境,民族文化环境的创设应当充分结合本园已有的条件,深入挖掘有助于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外部因素(显性因素)与内在因素(隐性因素),同时将其与德育教育、价值观教育真正联系起来,实现系统化的落实,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侗族传统文化。对于本园而言,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应用园内已有的教育资源,如走廊过道、活动室、音乐教室以及其他公共空间,给幼儿展示具有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生活的宣传照片等,从而为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营造出一个立体化的动态环境,真正实现环境育人,用环境来影响幼儿。另外我们还应当建立民族教育功能室,在其中组织进行侗族工艺品制作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幼儿欣赏侗族歌舞,学习民族歌曲,处处融入民族元素,让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可以随时接受民族文化熏陶。
(二)民族文化课程体系
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不单单要组织幼儿参与民族游戏活动,还需要让幼儿学习一些民族文化知识,把侗族特色文化纳入课程教育中,建立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民族文化课程体系。我们需要借助于有效措施,联系幼儿真实生活,应用好各种教育资源,营造多种情境来实施民族文化课程教学。例如语言知识教育,我们能够利用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故事会、表演活动、朗诵比赛等方式来让他们学习本民族语言,同时把侗族歌曲、传说故事融合其中;社会生活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侗族的风俗习惯,同时学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传统风俗;艺术教育方面,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基本了解本民族的乐器、民歌以及舞蹈等各种艺术活动形式,利用侗族传统节日组织他们参与其中,让课程资源变得更加丰富。
(三)家园合作民族融合
考虑到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性,要强化民族文化教育必须要积极促进家园合作,让幼儿家长能够积极支持和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来,配合幼儿园共同进行民族文化活动,实现家园共育。在幼儿身心发育过程中,家长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当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文化,如民族语言的学习可以从基本的问候语开始,尤其是在传统节日时,让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其中,感受民族传统节日的氛围,从小培养对本民族的归属感。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到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共同搜集寻找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最后应当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可借助于互联网来查找各种教育素材,对互联网中的资料进行筛选,将民族文化分为各个不同的种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所想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
(四)本园的实践经验
把侗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进一步丰富笔者所在园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出侗族文化中包含的珍贵内容,借助于启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他们对侗族文化艺术的喜爱之情,让侗族文化能够真正发挥出育人功能,同时确保侗族优秀文化艺术得以真正的传承与发展。
在开展“扎染”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本来仅仅需要幼儿可以在单色单花扎染的基础上去思考单色多花的扎染方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出乎我们的预料,他们不但思考出单色多花的扎染方法,还自己摸索多色多花的扎染方法,甚至单花多色的扎染方法,一些幼儿还自己有创意地简化了扎染流程。如将扎好的白布浸湿之后不马上放入染料中,而是选择棉签点染出单花多色的作品。在活动过程中,很多孩子都能够高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甚至还会非常自豪地给其他孩子和教师展示他们的作品。这种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了解扎染这一艺术形式的同时,充分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对侗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也让这一活动成了具有个性的创造活动。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环保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如要求孩子们使用蛋壳动手粘贴侗家花阶路,回家收集草秆和其他材料,几个小朋友为一个小组制作侗族特色建筑风雨桥、吊脚楼等;将孩子们的扎染作品实施再创造,将其当作是侗族民族服装设计活动的原材料,并且让孩子们扮演模特进行“走秀”;把幼儿绘画课使用后的纸作文团纸印染材料,使用收集到的各种卡纸、吹塑纸的废料来当作是数学课的教具;教孩子如何利用空瓶子和小竹筒动手制作拉力器;使用易拉罐做简单的高跷;用田边的野菜花、废旧报纸、废布头等制作毽子;用稻草做飞盘、稻草龙;用竹子做竹马来进行民间游戏等等。
三、结语
本园组织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以来,坚持从全方位、多角度让幼儿体会和感受民族文化,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从所收获到的具体效果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绝大部分幼儿对侗族文化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拓展了其视野,也调动了孩子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助于侗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创新力,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也有着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