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平 吴明星 李启钊
黄平民族中学创办于1931年。1982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属重点中学。2006年5月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成为贵州省(二类)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黄平民族中学于2020年8月迁入黄平县新州镇槐花工业园区。学校占地386亩,绿化面积为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普通教室114间、功能教室50间,行政办公楼1栋,图书馆1栋(藏书145000册),体育馆1栋,学术报告厅1个,小报告厅4个,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1个,学生宿舍6栋,教师午间休息宿舍2栋,学生食堂3个,篮球场11个,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走进黄平民中,你会深切地感受到学校漂亮的校园建筑、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智能化教学设施,感受到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育人氛围,嗅到校园内扑鼻的书香,听到此起彼伏的琅琅读书声,领略到她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勃勃生机,体验到她的包容与和谐。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构建学校文化育人体系
黄平民族中学是一所拥有91年办学历史的普通高中。91年来,黄平民族中学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坚持“三个面向”,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内部管理。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抓党建,促发展。如何让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近年来学校党总支和领导班子思考最多的问题。学校以“党旗映初心,崇德求共美,逐梦绽芳华”为党建品牌,制定了“党员‘1+N’师生共同体”方案,认真落实“党员五个做到”,即自我做到5个“带头”,服务师生做到5个“激发”,帮助学生做到5个“规范”,带动学科做到5个“提升”,带动班级做到5个“做好”。通过这些举措,创新性抓牢抓实党建工作,确保了党组织、党员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真正做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近年来,黄平民族中学借助创办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抢抓教育高质量发展、特色教育强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努力创建省一类示范高中。
学校确定了“县域领军、州内领航、省内一流”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强根基,五育并举育人才”的学校办学思想和“用爱教育,让美绽放”的校长办学思想,继续秉承“严、勤、诚、进”的校训,坚守“文明求真”的校风、“笃学多思”的学风、“善教乐成”的教风和“严谨守信、勤奋进取”的学校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强健体魄、有责任担当、有科学精神”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接班人为己任,以办“共美”教育为理念,努力达成“让每个生命能发光”的育人目标,逐渐形成了“文化兴校——做团结进步的民族中学”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学校管理关键在人、要点在物、难点在执行力,因此坚持管理是立校之本、师资是固校之本、学生是强校之本,通过顶层设计是关键、扎根落实是根本、制度建设是保障,学校构建发展8大工程:“实施党的建设引领工程、实施教学质量立校工程、实施立德树人强基工程、实施人才队伍强校工程、实施师生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学校文化兴校工程、实施特色发展示范工程、实施常规管理规范工程”等工作,全力构建学校文化体系,积淀学校的“一训三风”,突出“让每个生命能发光”的育人目标,践行“办共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文化育人框架和课程体系,通过文化育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了确保学校高质量地发展,黄平民族中学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三者”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学校内部通过制订了1+1帮扶传帮带、业务知识考核、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改过关课竞赛、校本教研、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等措施,加强师德素质教育和教学业务学习,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三新”改革,积极修炼内功,勇于开拓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培养和打造出一支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精湛、敬业爱生、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99人,其中专任教师293人。教职工中,硕士20人,本科293人,出国留学3人次。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6人,一级教师102人,“特级教师”3人、州管专家1人、贵州省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贵州省乡村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贵州省“双百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黔东南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黔灵名师”1人、省“骨干教师”3人。有各级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15个。
教研教改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理论素质、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黄平民族中学一直非常重视教研教改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学管理,深入开展以“学思课堂”为抓手的课堂教学研究,实施科研兴校战略。通过开展教师激励机制和约谈机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一号”工程,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名师、骨干教师引领学校发展。通过评选校内“功勋教师”“卓越教师”“最美教师”“名师工作室”等活动和每学期开展反思论文评选、阅读一本书、参与一个讲座、撰写一个优秀案例等“八个一”活动及“主题式”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组织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力度,开展校际交流,组织教师与贵阳一中的名师团队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外派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培训,内部开展师徒结对,教改过关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开展课堂研究等形式,不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教师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近年来,黄平民族中学教师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课题立项获省州县达60多个。在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中,先后荣获国家典型课例1个,省级优质课(技能大赛)一等奖8个,省级优质课(技能大赛)二等奖4个,省级优质课(技能大赛)三等奖3个,州级优质课(技能大赛)一等奖23个,州级优质课(技能大赛)二等奖24个,州级优质课(技能大赛)三等奖9个,县级优质课(技能大赛)一等奖33个。其中杨晓梅教师参加由省教育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高中语文组一等奖,是黔东南州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举办三届以来唯一获全省一等奖的老师。
创新德育工作途径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能否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近年来,黄平民族中学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立脚点,坚持“三全育人”,制定并构建了具有黄平民族中学特色的“六字德育”(礼、爱、志、善、诚、孝)体系,并在各年级分层实施。通过“礼”的教育,让学生知“礼”明“礼”,践行“礼”养成“礼”,培养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懂文明讲礼貌的新时代合格公民。通过“爱”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具有激情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志”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责任感、自信自强、有追求的中学生。通过“善”的教育,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沟通交流,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诚信”教育,让学生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通过“孝”的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感党恩,跟党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敬长辈、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合格中学生。
黄平民族中学一直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成立学生发展中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学生活动,学校通过举行运动会、艺术节、美食节、民族大课间、书面比赛、社团活动、校园之星评选、金榜山研学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开发“民族文化类课程”“红色文化类课程”“科技艺术类课程”“德育系列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类”等33门校本课程,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校学生先后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先后获奖403人次。其中,1人获国际竞赛等次奖,53人获省级竞赛一等奖,137人获省级二等奖,212人次获省级三等奖。通过开展阳光锻炼和民族大课间,开辟体育超市和体育运动打卡积分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做到运动在学生身边,进一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学校2022年荣获省教育厅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州教育局表彰的体育工作先进集体。通过开展“人人懂音乐、个个会美术”活动及各种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多人次在省州开展的艺术竞赛中获奖。学校通过开辟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构建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2022年被评为黔东南州劳动基地示范校,劳动教学案例获省州表彰。
建校91年来,黄平民族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先后涌现出了王朝文、黄润秋、郑建新等知名校友。学校先后有14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近年来,黄平民族中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100%,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一本上线率从三年前的20%上升到为40%以上,二本上线率从三年前的78%上升到为90%以上,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和上线率以及600分以上人数在全州处于前列。学校多次被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荣获“2021年黔东南州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全州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黔东南州“文明单位”、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贵州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校园”等荣誉。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篮球、排球示范特色校,被省教育厅列为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项目校、贵州省国培计划项目校、黔东南州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校。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贵州省黄平民族中学以创建省级一类示范高中为契机,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不断谱写民族教育新篇章,不断创造黄平民族中学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