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政宁 蒋堃 杨通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为‘低、小、弱、散’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切实把农村的资源要素及活力激发出来,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乡村更可持续发展、迈向振兴的必要一环。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体系。2017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2020年榕江县聚焦合作社规范提升,探索农信社(农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社联建”破题路径。2021年年初引入供销服务端,深化探索农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的“三社联建”模式,将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功能集合于一体,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政策性支持等多项功能。
“三社联建”改革直面合作社的现实问题,选配“党建指导员、产业指导员、财务辅导员、金融服务员、供销服务员”,强化“五大员”指导服务,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一是聚焦合作社在发展上存在政策了解不清、利益联结不密等难题,由各乡镇(街道)派驻党建指导员,指导和帮助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利益联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雷山县采取“合作社+农信社+供销社+公司”的“三社一司”新模式,已有30多家合作社同5家龙头公司开展联建合作,实现公司与合作社互利共赢。榕江县富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指导协助带动5个村集体经济、170余户群众开展罗汉果种植,实现“一带多”致富局面。麻江县水城村种养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合作社理事长,强化党建指导,2022年重点开展2000余亩(1亩=0.0667公顷)坝区蔬菜种植,预计全年获利300余万元。二是聚焦合作社在产业选择上存在思路不清、市场把握不准等难题,由农业农村部门选配产业指导员,帮助合作社理清发展思路、选准主导产业。截至2022年9月末,产业指导员帮助34家合作社找出亏损环节,帮助28家合作社进行市场风险分析,引导11家合作社进行转产,切实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三是聚焦合作社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人才缺乏等难题,农信社选配财务指导员,帮助合作社强化成本核算、规范财务管理等工作。截至9月末,农信社指导合作社建立财务规范账簿和完成现有资金记账898家、开立合作社单位账户926户,合作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财务管理得到规范。四是聚焦合作社抵押物缺乏、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农信社选配金融服务员,根据不同需求,协调农信社畅通融资渠道,创新信贷产品。截至9月末,农信社累计向联建合作社、合作社法人及其社员发放产业贷款5.97亿余元,有效解决了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五是聚焦合作社农资采购成本高、产品销路不畅等难题,供销社选配供销服务员,摸排农资需求、统一农资订购、对接销售平台,帮助合作社实现供销有保障。截至9月末,累计帮助合作社采购化肥、农膜等农资1.95万吨,为合作社节约采购资金181.55万元;发布采购、销售信息795条、组织产销对接会98场次,通过农信社“黔农云”、供销社“832、供销e家”和“一码贵州、黔货出山”等平台,线上及线下帮助合作社实现农产品销售2425吨,金额4104万元。
“三社联建”改革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以“农信社+合作社”和“供销社+合作社”双线共同推进,以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为主要内容。“三社联建”改革两年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显成效。截至2022年9月末,全州完成联建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015家,拟创建“三社联建”示范社322家;参与联建的1015家合作社总资产规模17.4亿元,年产值8.33亿元,经营收入5.66亿元,利润1.7亿元;利益联结带动已脱贫户55486户,返利分红金额3885万元;劳动就业带动255618人次,劳务支出金额1.19亿元;合作社及法人、社员贷款余额5.97亿元。“三社联建”改革经历了榕江县试点探索、全州全面推开两个阶段,诠释着为民服务的情怀,演绎了带领共同致富的精彩华章,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