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17日

郎德镇乌肖村:

发展特色生态小米助推乡村振兴

图为农户家挂满丰收的小米

本报讯 (通讯员 吴兴权) 日前,雷山县郎德镇乌肖村小米获丰收,沉甸甸的小米谷穗压弯了谷秆,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乌肖村坐落在雷山县郎德镇东部,这里常年气温不到30度,云烟飘逸、堆绿叠翠,森林覆盖率达95%,耕地面积374.49亩。随着《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乌肖村抓住这个产业发展的机会,按照“一村一品”,结合实际,抓实帮扶,充分激活“特色生态产品”带头人的活力,让一个人致富带动一批人脱贫。

乌肖村由于地理环境地处高寒,曾经发动村民种植萝卜、辣椒、南瓜,但是由于劳动量大、劳动效率低,费时费力,且销售价格低,不能解决该村增收脱贫问题。2021年,帮扶单位雷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到该村生态小米的种植优势,于是捐款1万元采购小米加工设备,挖掘推出当地高海拔生态小米,并联系市场,帮助销售1万多公斤生态小米,让当地村民看到种植生态小米增加收入的前景。

今年,在帮扶单位的动员下,乌肖村50多户农民积极种植小米,种植面积100余亩,小米长势好,获得丰收。

走进乌肖苗寨,只见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上束束小米悬挂楼栏,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为古铜色的吊脚楼增添了丰收的气氛。村民文正英夫妇2021年种植小米2亩,收入9000多元,今年,利用2亩田、3亩坡土种植小米,收获1000多公斤,收入在2万元左右。村民文天星、文正贤、杨正章等种植的小米均喜获丰收。

如今,在帮扶单位的动员下,乌肖村借助其优越的地理区位种植条件,进行抱团式发展、板块式推进,使小米种植成为乌肖村农产品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2-11-17 郎德镇乌肖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687.html 1 发展特色生态小米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