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巩县客楼镇中心小学 丁 鹏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重视度,当然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讲解无法彻底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水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品行和德育素质培养,通过实践的过程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课改的持续性推进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呈现了多元化追求,教师需要同时兼顾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水平。
一、体现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有机结合与统一诸如诚实友爱、爱党敬业等一系列内容。例如,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灌输爱国主义价值观;在学习《大自然,谢谢您》的时候,引起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在学习《我很诚实》的时候,讨论人性与诚信的意义。教学中,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将这些要素落实到教学实际,使学生反思问题,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解。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素材,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形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完成知识互动。这样学生就能够内化道德品质,形成自身思想成长。
二、在教学中传递和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教师主动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有着优秀的历史,存在各种各样的经典文化要素。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形成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使学生形成民族归属感。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切入,多关注学生情感变化与精神世界引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有机结合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与震撼。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意识。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讲故事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成长特性与规律,将传统文化和课本内容结合到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外教师教学中有必要为传统文化教学配备相应的故事与内容,让学生能够把握知识联系,引起学生思考。故事的选择需要保持内容积极与乐观,以免消极要素耽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在传统文化的导入中完成德育教育渗透。
三、多元教学家校合作
小学教育阶段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多元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与呈现丰富学习环境、学习体验、学习感受。培养学生德育素质不能缺少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具有现实引导意义。教师需要表现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主动融合家庭教育和法治教育关系,课后配合课堂所学内容,利用所学道德法治知识增强学生家长法律意识,这样家长才能够以身作则,进而实现学生、家庭以及学校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同进步、一同学习,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下,学生能够快乐、健康成长。教学活动中使用家校合作模式,按照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布置相应的任务,提高家长的法治意识,并督促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深化学习,达成学以致用追求。另外教师有必要定期开展座谈会与班会,用这样的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距离。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展现学校道德与法治作用,增强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和渗透能力,让每位教师都能够明确教育意识,形成坚定教育追求。只有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加强自己的法治意识以后,才能够在后续的工作中更好地渗透法治意识、法治涵养。在家校合作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建设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是校园普法重要模式。
四、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德育教育
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教学有必要表现出对学生思维引导足够重视。一直以来社会发生的各种时政热点新闻就是非常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素材。教师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中的这些素材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通过合理使用社会资源,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内在涵养。教师教学中需要做好引导与鼓励,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社会实践一类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清明祭奠英雄一类的活动,组织学生到烈士墓扫墓,给学生讲解烈士的故事以及功绩,让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爱人民意识。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让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血脉,让学生能够边实践、边感悟、边理解,在实践活动中树立与形成道德与法治思想,自我发展与提升。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情况合理选择素材,开展针对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按照学生的经验和基础教学,才能够确保学生顺利理解知识。
五、结束语
在国内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表现出对学生德育思想培养的重视度,加强德育渗透,将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理论知识融合到一起。教师平时需要多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情况与情感状态,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人生理念和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发展,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