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0日

鉴赏能力与乐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培养路径

○ 凯里市第六中学 潘 早

在推进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以学生的乐感培养为目标,着眼于鉴赏教育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打破教学常规,整合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元素逐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初中音乐教学创新及优化升级,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全程参与。乐感提升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音乐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好准备,避免急于求成和揠苗助长。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以及个性化发展诉求,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确保初中音乐教学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初中音乐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介绍乐理知识,还应该训练学生良好的乐感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音乐方面综合能力提高,从而达到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因此,初中音乐老师应该有意识改变教学方式,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乐感和鉴赏能力训练,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

一、丰富初中音乐课堂上的音乐类型和数量

传统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多围绕教材上的经典音乐作品来准备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节奏、和旋等剖析清楚,让学生能够快速学会演唱音乐作品。但毕竟音乐课在初中阶段所占据的课时数有限,一周1~2节的音乐课勉强学1~2首音乐作品,学生接触的音乐作品量和类型远远不足以提升他们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应充分借助课堂教学时间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同类型或差异明显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视听体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春江花月夜》一课为例,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经典的《春江花月夜》古筝弹奏作品外,还应通过互联网获取其他乐器演奏下的《春江花月夜》,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这些对同一首经典作品进行不同演绎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耳朵去捕捉其中的差异;或者通过互联网寻找风格明显迥异于《春江花月夜》的古筝作品,让学生通过听觉去进行辨别和判断。这样相似音乐和风格迥异音乐片段的播放,能够让学生更加立体地感受到《春江花月夜》的节奏特征、旋律特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强化视听训练,打好学生音乐基础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实现学生良好乐感的培养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多听多练。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布置,以此来帮助学生强化视听训练,这也能够为学生不断提升音乐赏析能力打好基础。例如,在《英雄凯旋歌》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立体地感受音乐当中的内容以及情绪,教师要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课前导入环节初次聆听曲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一边欣赏与这首曲子描述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并一边进行音乐聆听,并引导学生去思考整首曲子所蕴含的情绪基调。随后,在对曲子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中,教师将其简谱列示出来,并分段落地去为学生演示其节奏以及旋律的起伏走向,并作范唱,让学生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共同体验,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领悟,加强其对音乐作品鉴赏的能力。

三、通过歌唱训练,培养学生音乐乐感

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活动当中,学生乐感的培育也是非常关键的。良好的音乐乐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去感受体会当中所蕴含的内容情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增强。所以,音乐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唱歌来培育学生良好的乐感,为后期音乐学习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歌唱练习是最被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挑选一部分节奏感强度比较大的歌曲来让学生演唱,在不断地练习当中提高学生的乐感。除此之外,音乐老师要重视每个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其喜欢的讨厌的东西也各不相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音乐老师应当去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开展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因材施教能够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有的学生就很中意古典类的歌曲,那么音乐老师就可以在课堂当中播放《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古典曲目;还有的学生中意歌剧类的曲目,那么老师就可以在课堂当中播放《今夜无人入睡》,由此来提升学生的乐感。音乐老师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了解掌握学生的喜好,去挑选具有针对性的音乐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爱上音乐。

四、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以往的学校教育里,初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变多的同时面临着各种大型考试的压力,往往把音乐课当作可有可无的科目,而且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原本的音乐课改成其他考试科目的课堂,使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更少。在这种教学状况下,音乐课被其他学科取代变得理所当然。面对音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应该调整教学方针,督促老师改变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为学生全面发展去着想,重视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做好教学设计,为训练学生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引导。例如,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老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故事资料对作曲家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对作曲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易理解曲子表达的内容和精神。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留意课堂外听到的各种声音,包括自然的声音和各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学会辨认和理解多种不同的声音,在锻炼乐感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

五、多进行音乐实践教学,进行歌唱比赛

实践出真知,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后才能提高,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之美与精神内核,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举办歌唱比赛,学生在比赛作品的准备中可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在比赛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对比而认识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在比赛后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例如在《黄河船夫曲》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戏剧等方式表演出来,不同的方式在舞台上是呈现不同的效果的,学生在活动举办之前,需要进行具体规划和定位,然后可以设计剧本或者动作,在排练过程中,遇到挫折,可以请教老师,在挫折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在排练过程中,需要集体的力量,相互学习,提高团队意识。所以提供多样化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六、总结

音乐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能陶冶人性情的一门艺术。老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要改变旧有的教学理念,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善于利用课本中的曲目,从学生的自身需要出发,进行科学的课堂设计,锻炼学生良好的乐感,使其懂得如何理解音乐的意蕴,同时要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初中音乐课程不断优化。

--> 2022-11-20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952.html 1 鉴赏能力与乐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培养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