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二十五小学 熊天宇
21世纪属于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可以说这是个挑战与机遇并存、困苦与希望并存的时代,作为21世纪的人类,将迎来最严峻的心理危机,到底是在困难面前的坚持?还是在挫折面前退缩?这样的选择将会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巨大的挑战。因此,心理健康是人才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问题提出
学校是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遵循规律,塑造完美人格,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努力程度,教学内容有时又远离实际生活,以至于课本学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到现实中来。因此,教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应是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方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非智力因素与教学
(一)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自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首开先河,提出“非智力因素”的理念。非智力因素经过专家学者几十年的钻研与探究,渐渐地对非智力因素得出一些具体的结论。非智力因素的提出,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为改变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依据。它为彰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由单方面的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到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得以保障。它能使学生渐渐地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以达到为国家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的。
(二)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阶段,非智力因素在小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动力作用。小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容易得到教师的表扬,父母的赞赏,而成绩优秀的原动力,就是由非智力因素转换而来,它提高了小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知兴趣,推动小学生对获得各种知识的学习热情。第二,调节作用。情绪作为人的情感表露方式,它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情绪能使人在工作中事半功倍,消极的情绪则使人在工作中事倍功半。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表现,拥有乐观向上的情感状态的学生,乐于学习,能适时调节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反之,则会阻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严重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辍学心理。情绪、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部分,它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 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具体目标,然后组织学生按步骤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能力与技术能力。教师的正确疏导,能使其身心获得适当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使他们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与怎样培养非智力因素成正相关性。
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因此,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孟子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这说明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雨化之者”是针对学习全面、拥有坚强意志及学习兴趣而言的。对教育这方面的学生,只要抓住关键,稍加点拨,便可以让他独立去学习,去完成所学内容,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有达财者”是指有学识或学有所长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教师就应该善于启发,认真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成为才学渊博,善于任事的人。“有答问者”指德才学识较普通的学生,教师教学的时候应该采取问答方式,要细致,要有耐心,做到有问必答,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荀子也说:“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
非智力因素在现今社会,与教学存在着重要的关系,一个拥有良好品质的学生,他的学习是出类拔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