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十七幼儿园 龙春艳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传统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启迪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诵读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本文将研究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存在的问题和渗透的新途径。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一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洋文化”渐渐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洋文化”的出现给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使很多学生盲目地追求“洋文化”,反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校把英语课程当作教学重点,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重要的科目,而忽略了对我国文化的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注重背诵,忽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许多人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基础的认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要能背诵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就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和看法。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忽略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大多采用单一的、背诵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背诵,没有进行深入讲解。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够真正掌握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者,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思想和心灵的引领者。因此,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对经典诵读教学的正确认识。使教师更好地利用经典诵读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诵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背诵和记忆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诵读方法达到良好的经典诵读效果,同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探寻最佳的记忆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诵读经典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分组诵读或者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感受诵读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达到与诗中感情相交融的地步,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3.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宣传,开辟传统文化专栏,设立经典著作图书角,为学生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在小学语文课晨读时,教师要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激发学生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兴趣,使其思想处于活跃的状态,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
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也要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式的设定,积极营造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为实现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