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第一中学 吴学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等进行培养。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探索全新教学法的应用,尝试引入情境教学思想,并按照课程内容对情境教学活动的组织规划形式进行不断创新,争取能展现高中情境教学的作用,促进轻松自由语文教学氛围得到合理化营造。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能够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应用情景教学法,能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对不同语文知识内容形成更加明确客观的认识,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相关问题后,能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强化审美鉴赏能力,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二)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化渗透,能够转变传统语文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语文内容进行分析,借助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使学生针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进行有效锻炼,也能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能够陶冶学生情操
在情境教学模式的作用下,教师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能设置沉浸式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受到先进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实现对心灵的净化,进而在学习探索中不断升华情感,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开拓学习空间的体验式策略
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创设出合适的情境。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带入课堂体验,并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场景,从而对教师的语言描述进行描绘,学生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生活,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使自身的眼界得以拓展,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创设学生的个人体验情境时,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与“对话”的学习空间。例如,课文《鸿门宴》的设计情境:假设在鸿门宴上,你是其中任何一个人,请模仿他们的语气,写一篇宴会上的祝酒词。教师通过创设个人体验情境,开拓了学生“想象”和“对话”的学习空间,这是学生进入情境中的必要学习支架,也体现了教师设计情境的“独创性”。
(二) 注重文本语境的认知型策略
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因而,在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文本解读是创设这类认知情境的基础,其既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又基于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准确定位和认识上。而只有准确地文本解读,才能更好地创设适合学情、符合“这一篇”特点的具有语文学习特征的情境。例如,《雷雨》中重复了 22 次的“哦”,分别来自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这些“哦”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味,可以说是重而不复,这是典型的异常语言。再如,《荷塘月色》中多处出现的语序颠倒的句子“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异常语句的搭配,颠倒的语序透露着作者淡淡的忧伤,想超脱而又无法超脱的隐忧,可以从中品读出作者蕴藏其中的深意。因而,“解读”是创设情境的基础,“解构”是动态过程,最终形成的是学生特有的言语经验、知识系统。
(三)融合角色演绎情境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展现出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将学生的主体性展示出来,可以使用角色演绎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角色演绎不仅可以更深层次地解析文本内容,同时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当然教师在创设角色演绎情境时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前一定要系统分析课本内容,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段落进行角色演绎。当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角色演绎时学生不一定要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演绎,可以根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行一定的转变以及补充。教师若是想适应角色演绎情境,在讲解《林黛玉进 贾府》这篇文章时,要先分析文本中所出现的故事情节。之后通过不同故事情节来创设不同的情节演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人物的外貌描写以及语言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了解清楚之后,就可以安排学生投入角色扮演中,在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清晰直观地将当时的故事内容演绎出来。
在全面推进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按照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积极探索情境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机推进,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素质教育、情感教育等,对学生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进而优化教学组织成效,保障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和运用能力、人文素养等得到不断训练,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语文教育改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