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0日

浅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 黄平县旧州镇第二小学 张昌连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基础知识,更需要科学教师能够将科学知识直观、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现如今,我国教育模式的日益更新、新课标的改革,科学实验已成为科学课堂的重要部分。

一、科学中的实验创新

科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点就比较多,所以教师需要改变已有的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现阶段的需求来进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科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现在,科学实验已经是小学科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课堂中,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时,要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它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活跃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样科学教学的课堂气氛更加浓厚,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创新实验的同时学会合作探究,将科学学习效率提升上去,发挥实验教学的教学价值。通过科学实验创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能帮助教师提高自身实验教学能力。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并且感受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地学会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二、科学实验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实验创新的优势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较低,动手能力不够强,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科学老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实验材料来对科学实验教学进行相对性的创新,将抽象的知识点进行直观化,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样在无形之中就会使得教育教学质量降低,学生的科学素养很难得到提升。

例如,在对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进行教学时,实验中利用手电筒照射纸上的小孔,当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光斑能够出现在屏上,当纸上小孔没有在一条直线上,照射光的光斑不出现在屏上,从而得出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这个实验不易操作,学生不能准确地把小孔对在同一条直线上,实验结果误差大;其次实验器材单一,仅凭借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验证不充分。这样不仅会影响科学的实验教学,学生的科学学科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经过对原实验器材的固定,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小孔的位置,减小误差,并增加光在透明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两个实验,充分验证光沿直线传播,从而弥补实验不易操作,误差大;实验器材单一,验证不充分的问题。

实验操作复杂,效果不明显。实验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空气能占有空间吗》课上,实验利用在一次性杯子内的底部放置一团干燥的卫生纸,并将其倒扣入水槽中,使水槽中的水没过杯子底部,纸不会被弄湿,得出空气能够占据空间。该实验中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纸张固定,垂直倒扣等实验操作难度大,容易造成实验失败,且得出的结论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实验创新,利用塑料瓶、吸嘴、气球等材料对实验进行创新,实验器材易找,且能够反复实验,让学生实验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实验效果更明显,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通过实验的创新,使得实验更容易操作,有限减小误差,让实验现象从抽象到直观,实验效果更明显,有利于学生观察。与此同时,增强了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自愿参加课程,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乐。

三、实验创新在科学课堂中的可行性分析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所以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比较好奇。因此,在科学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新奇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使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兴趣还能让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弥补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2022-11-20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961.html 1 浅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