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0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凯里市第十二中学 石庆鹏

在当下,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对传统“懒散” “枯燥”的信息技术课堂已经与社会发展脱轨,对原有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和改进势在必行,同时这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推进方向和改革内容。

一、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

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信息产业大爆炸时期也已悄悄来临。主动学习能力对中小学生核心素质的培育有着关键的意义,具体内容包括: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和谐学习氛围的创建

在教育教学变革的驱动下,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学上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针对挑战性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调动其创造力。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外,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获得途径,除了利用书本教学、学堂上教师的讲授,还能够通过互联网络、信息技术论坛等多媒体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课堂上大胆交流想法,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调动。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生没有正式接受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相对陌生。因此,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果单凭教师空泛的语言描述和演示,学生仍然会“一头雾水”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遇到教学的难点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设问,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从而使教学难点得以逐个解决击破。

(三)自主学习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地位转变的重要体现,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平等交流,在课堂上才能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才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等课堂互动,调动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为学生设置驱动型任务,使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权

新课程标准下,老师的主要工作不仅是讲解知识点,实现课程目标,而且还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操练习。唯有由老师创设一个开放式的、高度自主的现代信息技术课堂,学生才可以由被动接受传统知识灌输的状态,转化为积极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减少对自己知识灌输的时长,而是通过向学生布置驱动式的实践任务,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掌握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自行探究。

(二)及时给予学生正向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的信心

“鼓励”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于学生发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积极的、正向的鼓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正视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

结合驱动型任务为例,当老师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一项任务时,对于完成了驱动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说:“你做的太棒了!”对于敢于像教师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在给予耐心的解答后说:“你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能够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动力,能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自信心。

在中学阶段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欲要培育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从根本上缓解了信息化课堂效能不足的状况。它要求老师们及时地改变课堂理念,在教学方式的优化上、在课程的整合上给学生创造自由探索的途径与平台,并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2022-11-20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962.html 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