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远中学校 王小菊
英语,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那么,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英语课程体系,进而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在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结合本人实际教学工作粗浅地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培养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高中英语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很强的工具课,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变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学习语言就应该先从听起步。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主要途径。听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种技能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的英语世界。语言、词汇和语法教学是构成语言系统三大要素,也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48个音素的发音,而且还要向学生介绍英语字母的读音规则,英语的基本语调以及单词的重音、句子重音,意群、连续、失去爆破等读音知识。然后要引导学生用这些语音规则去记忆单词,进而扩大词汇量,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庞大的词汇库”,这样能使学生在快速听的过程中对所听的词汇有清晰、准确的反应和判断。
二、培养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效果的相关因数,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国际视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单单是英语学习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而且还是形成健康的品格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同时知识层面的加深,大大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这也是导致高中生身心俱疲的重要因素。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情感态度至关重要。为此,在高中英语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地位,加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了解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情感上的困难,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其彻底放下畏惧之心。同时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一个团结和谐、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提升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学习行为的各种理念和认识。新课标列举了四项策略: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策略,认知策略是学生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的策略。
高中英语的学习策略有很多,学生的情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培养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倘若能让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那么学生就会养成自觉认真对待学习的良好态度。一个好的态度可以促进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高中英语自然就会取得进步。如坚持每天记20每个单词,10句短语,一篇英语作文等,通过日积月累就会收获许多知识。
四、增强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语言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英语中不仅仅要教学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渗透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满足跨国文化交际的需要。新高中英语课本内容丰富,涉及社交、文学、艺术、餐桌礼仪、文化遗址、风俗习惯等等。新教材的另一特点为内容新颖,多为当代中学生关心的话题。如世界各国的节日讲述、世界各国成功女性的讲述,这些话题很容易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适当地渗透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国意识。
以上几个方面的目标都是围绕一个总目标的,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他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缺一不可,都很重要。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正确理解语言和得体运用语言的重要条件,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注意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全面贯彻教学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