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1日

补齐人才短板 增强现代化建设动力支持

—— 四论学习贯彻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统筹部署,进一步凸显了这三项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从我州来看,这三项工作都是短板,必须加快补齐。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就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进一步安排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巩固拓展教育“组团式”帮扶成果,借助帮扶资源加快发展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国家民委已明确,支持与省人民政府共建凯里学院,要抓紧对接推进落实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评价改革,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创新氛围。要紧盯“四新”“四化”重点领域,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强化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攻关。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高位嫁接先进技术、科研院所、高端人才,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要尽快启动黔东南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工作,切实加大培育力度,着力集聚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是第一动力。办好黔东南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我们今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黔东南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未来,我州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不仅需要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也需要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更需要积极投身重点产业及领域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引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的急需紧缺人才。要建立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大力引进人才、积极培养人才、真情留住人才。要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借力佛山对口协作和中央机关、省直单位帮扶,争取更多人才汇聚到黔东南。

雄关漫道,任重道远。面对短板不足,还须强基固本。“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助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有助于扭转人才队伍大而不强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详细部署,相关内容既有针对性,更有前瞻性,必须认真领悟、切实贯彻。

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出发,这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坚持“三个第一”,充分汇聚教育、科技、人才的强大合力,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定能为谱写好锦绣黔东南新未来筑牢更实根基、赋予更大动能、积蓄更多优势。

--> 2022-11-21 —— 四论学习贯彻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983.html 1 补齐人才短板 增强现代化建设动力支持 /enpproperty-->